??文/樂居財經 楊凱越
??限售解除6天后,富安娜(002327.SZ)財務總監率先開啟了一波減持計劃。
??12月6日,富安娜公告披露,財務總監、副總經理王魁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63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0.0068%。
??限售解除開啟減持,并不算什么新鮮之舉,只是財務總監的減持,讓人聯想到了之前的理財產品暴雷事件。
??前不久,富安娜超億元理財產品逾期迎來了續集。
??在8月份的公告中,富安娜“無奈”表示,該產品為“非保本理財”,但在10月的最新公告中,富安娜披露了更多“背后的隱情”。
??富安娜表示,中信證券并未即使向其披露重要資料和信息。更重要的是,當渝信4號信托計劃未按時收到債務人的季度付息后,中信證券并未及時披露上述風險情況,且仍營銷其投入第四期資金持續投資。
??公告的最后,富安娜表示,還將繼續與中信證券溝通,同時保留通過向相關監管機構反饋及通過訴訟 仲裁等法律手段追回理財資金的權利。
??財務總監率先啟動減持
??12月6日,富安娜公告披露,財務總監、副總經理王魁計劃在公告披露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后的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63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0.0068%。
??另據公告詳細披露,截至公告日,王魁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2.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068%。而對于減持的原因,公告則顯示為“子女教育需求開支?!蓖瑫r,公告還點明,王魁的股份來源是公司可流通股權激勵限制性股票。
??正巧,在11月28日,也就是王魁減持計劃公告發出的8天前,富安娜還發布了一則“解限股份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據此公告,本次符合解除限售條件的激勵對象共計98名,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為270.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3265%,本次解除限售股份上市流通日為2022年11月30日。
??也就是說,這批限制性股票解限6天后,王魁就開啟了第一波減持,或也將帶動后續一系列的減持行為。截至12月9日收盤,富安娜報7.2元/股,按此計算,此次減持計劃若全部實施完畢,王魁將套現超過35萬元。
??此外,公開報道披露,今年的9月20日,富安娜股東廣發原馳·富安娜1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于2022年9月19日合計減持1658.92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2.0%。
??股權穿透顯示,目前,富安娜共計10位股東,其中兩位自然人股東分別為林國芳、陳國紅,其中林國芳直接持股39.75%,為第一大股東,同時也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陳國紅為第二大股東,直接持股14.72%。
??公開報道顯示,林國芳和陳國紅為夫妻關系,兩人合計持股超過54%,林國芳現任富安娜的董事長,董事兼總經理。陳國紅當下則僅擔任董事職務。
??超億元理財產品逾期后續
??財務總監的減持計劃,主要出于個人資金需求,與富安娜運營無關。不過說到資金狀況,就繞不開富安娜理財產品的暴雷。
??10月底,富安娜的一則公告引發關注,今年8月份自曝的超億元理財產品逾期有了后續。
??10月27日,富安娜發布《關于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逾期兌付事項進展公告》,喚起了人們對于富安娜超億元理財產品逾期的記憶。
??今年8月,富安娜公告披露了本該5個月前到期的一筆高達1.2億元的理財產品,逾期至今僅收回約本金的10%,高達1.07億元的本金及投資收益收回“遙遙無期”,富安娜甚至直言“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的風險?!?/p>
??據其公告,富安娜于2021年3月19日購買1.2億元、期限12個月的“中信證券富安FOF定制1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下稱:“富安1號”),到期日為2022年3月19日。富安娜表示“經過多輪溝通,截至本公告日,我司僅于2022年4月14日收到中信證券兌付本金1350萬元,剩余資金已逾期?!?/p>
??據悉,剩余資金包括產品本金10650萬元及投資收益。 按公告披露內容,收回的金額僅約本金的10%,近90%的本金都還未收回,富安娜還進一步表示“基于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性質,故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的風險?!?nbsp;
??基于“非保本”的前提,富安娜雖“虧得冤枉”,但似乎也只能吃啞巴虧。但據最新的公告內容,富安娜似乎有點“醒過味兒”了。10月27日的公告中其表示:“從中信證券富安1號成立至本公告發布之日,中信證券未披露渝信4號信托計劃募集材料、成立文件、運營文件及投資的盡職調查報告;相關理財文件簽訂前,中信證券也未如實披露中信證券富安1號將投資的底層資產債權與方正集團有關及警示風險。
??更重要的是,富安娜還在公告中補充稱,在渝信4號信托計劃自2020年3月20日起未收到債務人浙江藍德的季度付息后,中信證券實際上未及時向其披露上述風險情況,且仍營銷其投入第四期資金持續投資。
??營收“吊車尾”
??富安娜曾投資過多種理財產品。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至今年10月,富安娜持有理財產品近30個,認購金額合計約20億元。 這其中,認購的券商理財13.2億元,占比超六成;銀行理財2.8億元,基金專戶2.1億元,信托1.8億元,投資公司0.3億元。
??富安娜理財鋪得比較廣,但上述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僅僅3.41%-3.89%。 這個平均收益率和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相差不大,但風險卻遠遠不同,且若此次富安娜剩余1.07億元的本金都不能完全收回,那這幾年的理財全屬于“玩了個寂寞”。
??在投資者交流平臺,就有投資者公開表示“如果算上投資理財的公允價值變動,這幾年都是負的,甚至連銀行活期利率都沒跑贏?!?/p>
??而從披露的業績來看,理財產品的加持的確沒顯露出來,其實,在4家上市家紡企業中,富安娜的業績持續“墊底”。今年初,富安娜在營收及營收增幅上均“墊底”。另據各企業2022年上半年報披露,羅萊生活營收23.83億元、孚日股份營收27.18億元、水星家紡營收16.19億元,富安娜的13.35億元營收仍然處于排名最末位。
??至最新發布的三季度報,前三季度,孚日股份營收39.85億元;羅萊生活營收37.18億元,;水星家紡營收24.98億元;富安娜營收19.82億元,該營收規模,仍處于末位。
??此外,歷史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富安娜營收水平已達到17.63億元,至2022年同期,4年過去營收水平僅增長2億元;而若對比其凈利潤數據,2018前三季度,其凈利潤為2.91億元,至2022年同期,其凈利潤僅為3.28億元,意味著4年時間過去僅增長了不足0.4億元。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楊凱越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