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靳文雨
??坊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在江西省宜春市的部分村莊里,男女老少們在廢棄的礦區、山林間,沒日沒夜地挖石頭。有的村民年也不過了,有鄰鄉人初一來拜年,都沒見到人。
??這里的村民們搶著挖的,是鋰云母礦石。而宜春擁有全球儲量最大的多金屬伴生鋰云母礦,從2008年起就提出打造“亞洲鋰都”的目標。
??這幾年鋰礦石價格相應上漲,從數十、數百元漲至1300-3000元每噸。有的村民挖一天,就能掙五六百元,甚至上千。而在2021年,宜春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萬元,月均不足1600元。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爆發式發展,宜春憑著著自然資源優勢,已經陸續吸引力寧德時代、比亞迪、贛鋒鋰業等龍頭企業入駐。而作為宜春本地人的鄧達琴,也早早嗅到了商機,和合作伙伴一起,在故鄉這片土地上創辦了寧新新材。
??在深交所上市折戟后,去年10月,寧新新材又欲在北京證券交易所尋求上市,并于今年2月16日首發過會。
??據招股書顯示,寧新新材本次擬募集資金4億元,募集資金扣除本次發行費用后將用于子公司江西寧昱鴻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中粗結構高純石墨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2月1日,寧新新材回復了北交所的第二輪問詢,但在兩天后,該公司就發布公告調整了北交所上市發行底價,由原來的18元/股調至7.58元/股。并表示此次調整是公司經綜合考慮長期發展戰略等因素而作出,符合北交所近期新股上市發行底價的規律,為報告期最后一期每股凈資產。
??從深交所轉戰北交所,又在上會前夕突然大幅調低發行價,寧新新材背后暗含的問題也浮出水面。
??創始人轉行入局,資本市場輾轉數年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寧新新材自設立以來,一直專注于特種石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但董事長鄧達琴卻并非專業出身。
??從招股書披露的資料來看,1966年出生的鄧達琴畢業于宜春學院會計學專業、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專業,本科學歷,后又去美國索菲亞大學讀過MBA。在畢業之后,有多年的會計相關從業經驗。
??她在18歲時進入了中國農業銀行奉新支行任會計,五年后又在江西特種電炭有限公司擔任財務科長。35歲時還曾跳槽到江西申新碳素有限公司,任公司財務主管。
??在申新碳素任職期間,李海航是該公司的副總經理?;蛟S是在此期間二人產生了共同創業的想法,遂先后離職,于2007年聯合另一位合伙人李江標一起創立了寧新有限(寧新新材前身),并在2010年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
??樂居財經《預審IPO》了解到,鄧達琴從2016年開始就頻繁對寧新新材進行資本運作。當年先是在新三板掛牌,又于2020年7月遞交了上市申請材料擬沖擊創業板。
??不過,基于經營規模及業務特點,寧新新材于2022年2月撤回申請文件。2022年10月,又欲在北京證券交易所尋求上市。
??2019年,該公司曾進行過一次融資,當時發行新股800萬股,發行價格每股9.3元。募集資金總額7440萬元,發行人股本由6182萬股增加至6982萬股,其中800 萬元計入股本,6640萬元計入資本公積。該次發行股份由2家國有獨資企業認購,分別為宜春發投認購500萬股、奉新發投認購300萬股。?
??截至此次IPO前,李海航、鄧達琴、李江標分別直接持有寧新新材13.96%、12.05%和7.52%的股份,三人為寧新新材的共同實際控制人,對公司的日常經營和發展戰略起決定性作用。
??員工持股平臺盛通合伙持有公司3.19%的股份,為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
??此外,鄧達琴配偶的兩個姐妹趙淑媛、趙淑娟,以及兩姐妹的配偶占名山、劉才德都通過盛通合伙間接持有寧新新材0.13%、0.06%、0.06%、0.03%股份。
??合作方規模較小,交易數據真實性存疑
??寧新新材的主要產品為特種石墨材料及制品,主要作為下游行業生產過程所需的耗材或零部件,被廣泛應用于鋰電、光伏、人造金剛石、冶金、化工、機械、電子等領域。
??例如,在鋰電領域,特種石墨主要用于正負極材料碳化燒結用坩堝;在人造金剛石領域,特種石墨主要作為人造金剛石制品的燒結模具,用于限定人造金剛石制品的形狀和尺寸,是制造金剛石刀頭、磨片、鋸片等制品的必備耗材等。
??寧新新材在最新的《招股書》中提到,截至北交所IPO前,公司已與寧德時代、杉杉股份及關聯公司、璞泰來下屬全資子公司江西紫宸科技等終端客戶簽訂了框架協議或多筆訂單。
??但是,從收入情況來看,寧新新材顯然沒有在與這些龍頭企業的合作中嘗到太多甜頭,其收入貢獻的前五名基本都是小公司。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及2022年前6個月(下稱“報告期內”), 寧新新材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分別為37.71%、37.03%、34.13%、43.36%。
??2022年1-6月該公司前五大客戶為,輝縣市豫北電碳制品廠、輝縣市豫北石墨;金堂時代;石嘴山市新宇蘭山電碳、寧夏啟信銘宇新材料科技;無錫揚蘇碳素材料、宜興市寧宜碳素制品。
??從工商信息來看,諸如寧夏啟信銘宇新材料、無錫揚蘇碳素材料等公司員工數量僅5-20人,注冊資本及經營規模較小。
??另外,報告期內,寧宜碳素一直是寧新新材的前五大客戶,主要向寧宜碳素銷售石墨坯和特種石墨。銷售金額分別為1479.39萬元、1417.46萬元、2759.02萬元、716.23萬元。
??寧宜碳素成立于2002年,注冊資本為2600萬元,實繳資本僅為150萬元。其實際控制人為江定倫,持有寧宜碳素60%股份。值得一提的是,汪同時還持有寧新新材1.29%的股份。
??該客戶同時還為寧新新材的委外加工類供應商,其中2022年上半年委外加工采購金額162.25萬元,占委外加工采購總額的比例達24.33%。
??除了主要客戶規模普遍較小之外,寧新新材的供應商也耐人尋味。其合作的供應商不僅存在注冊資本及經營規模較小、成立時間較短的情況,有的甚至在成立當年就與寧新新材建立起合作關系。
??如醴陵市華新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醴陵華新”)成立于2017年6月26日,注冊資本僅有50萬元。該公司張繼華持有其 30%的股份,剩余70%的股份由其直系親屬張輝霞和劉愛南各自持股35%。此外,張繼華還控制了醴陵市醴東新型材料廠(原名醴陵市醴東碳素廠),該公司成立于 2002 年3月14日,張繼華持有其100%的股份。
??在第二輪問詢中,寧新新材被要求說明醴陵華新自成立之初即與發行人開展合作的原因及合理性,向相應供應商采購規模是否與其經營規模、資質相匹配等。
??寧新新材給出的解釋是,在醴陵華新成立之前,其與醴陵市醴東新型材料廠保持了長期合作關系,將部分石墨焙燒環節委托其代加工;2017 年因張繼華個人業務調整,將石墨焙燒業務轉移至了醴陵華新,故醴陵華新于 2017年開始與發行人開展業務合作,成為發行人的主要委外廠商之一。
??另外,樂居財經《預審IPO》查閱發現,無論是客戶,還是供應商,多家與寧新新材合作的企業常年社保繳納人數為0人。如葫蘆島榮達實業、葫蘆島正洋石化等。其中葫蘆島榮達實業在2019年的采購額為868.43萬元,占同類采購比為16.5%。
??供應商或客戶的規模普遍較小,但交易數據卻不低,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交易數據的真實性。同時,長期依賴與小微企業的合作,也意味著寧新新材未來抵御風險的能力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
??毛利率降三年半新低,短債尚存1.17億缺口
??報告期內,寧新新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 2.29 億元、2.4億元、3.78 億元、2.10億元,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4611.26 萬元、3911.62 萬元、7213.14 萬元、3237.22 萬元。?
??特種石墨、石墨坯、特種石墨制品是公司的主要產品,也是其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其中,特種石墨占營收大頭,報告期內的銷售金額分別為8540.38萬元、1.35億元、2.25億元、9858.32萬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3.33%、65.95%、67.37%、52.08%。
??圖片
??從毛利率來看,報告期內,寧新新材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0.29%、33.62%、36.49%和33.02%;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9.42%、34.43%、37.07%和34.10%,在近幾年呈現波動下滑的趨勢,且在2022年上半年降至了三年半新低。
??另外,樂居財經《預審IPO》注意到,寧新新材產品的生產周期較長,標準三焙化特種石墨產品的生產周期為 7-8 個月,每道工序均會產生一定量的存貨。其存貨主要由庫存商品、在產品、原材料和委托加工物資構成。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余額分別占資產總額的 20.43%、21.90%、20.43%、22.09%,占流動資產總額的 35.41%、35.98%、36.16%、45.54%。
??期末存貨金額較大,占資產總額和流動資產的比例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流動性風險和財務風險。此外,如果銷售價格大幅下滑,可能會造成存貨減值的風險,從而對其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圖片
??同時,寧新新材的應收賬款余額較大,占流動資產比重也相對較高。報告期各期末,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1.49億元、1.52億元、1.66億元、1.5億元。分別占當期期末資產總額的 25.2%、21.75%、15.81%、11.48%,占流動資產總額的 43.68%、35.74%、27.98%、23.66%。
??由于寧新新材所處石墨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資金建造廠房、生產線和購置大型設備,資金需求量大。但其存貨余額較大,占用發行人經營資金,加之應收賬款較多。這使得公司不得不舉借外債。
??報告期各期末,其銀行借款余額分別為8725萬元、1.21 億元、2.03 億元、3.12 億元,其資產負債率也呈上升趨勢,同期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9.05%、33.64%、45.09%和 56.68%。
??截止2022上半年末,寧新新材貨幣資金5982.2萬元,短債1.77億元,尚存1.17億償債缺口。
??安全生產問題頻發
??除了在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上存在問題之外,寧新新材在安全生產中也存在諸多問題。
??2 月1日,寧新新材披露了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回復。其中有被問到該公司屬于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行業,各期均未計提安全生產費。公開信息顯示,同行業可比公司中東方碳素、方大炭素、新成新材均計提了安全生產費,其中東方碳素各期末安全生產費金額分別為 1259.22 萬元、1498.3 萬元、1754.05 萬元、1913.51 萬元。
??問詢函要求寧新新材對照《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說明報告期各期均未計提安全生產費的合理性,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差異的原因及合理性。
??而寧新新材回復稱,報告期內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均未直接從事冶金業務,均不適用當時有效的法律規定。報告期各期其未計提安全生產費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據了解,在報告期內,寧新新材在生產中共計發生8 起員工工傷事故,均支付相關人員醫療及補助費用。
??這些事故包括:2019年2月23日,寧新新材員工熊某在車間開浸漬罐罐門時,被噴涌的瀝青燒傷雙足,后經鑒定為九級傷殘;2019年4月23,員工諶某某由于機器被物料堵塞,用戴手套的右手抓住鐵皮將物料捅下時,鐵皮被滾筒夾住往下拉,將右手壓傷并燒傷,經鑒定為八級傷殘等等。
??對于這些事故,寧新新材表示,每次事故發生后,公司均對其進行整改。然而,或許是安全保護措施不到位,員工受傷的情況依然無法避免。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靳文雨
相關標簽:
穿透IPO重要提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的立場和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的立場或觀點。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方式:400-606-6969或ljcj@leju.com。
碧桂園服務等跌超3%。
2023年2月21日,普洱瀾滄古茶遞表港交所主板,中信建投國際和招商證券國際為聯席保薦人。公司曾于2022年5月30日第一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目前申請資料已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