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地產圈,他們擠入互聯網和新能源等賽道

原創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樂居財經 12.1w閱讀 2023-02-21 11:04

??文/樂居財經  嚴明會

??年初,在祥源控股300多人的年度經營會上,創始人俞發祥宣布“重回創業路”,并定下了330億的收入目標。但那時候,原為祥源控股執行總裁的宋友強,已不在公司再次創業的人員計劃中。

??一個月后傳出消息,宋友強已離開祥源,投入到新能源行業中。

??擁有20年左右的地產生涯,在中海、華潤置地、陽光城、鴻坤、祥源等多家房企任過職的他,忽然轉身,在新能源領域重新揭開序章,令人頗感意外。

??眼下,跨界創業、履職,已成為地產高管的新出路。

??他們有的轉型到地產相關領域,有的則直接“拋棄”地產,跨界加盟到醫療、金融、文旅、保險、互聯網、汽車,甚至婚介等行業的公司。

??自去年以來,從地產行業進入完全陌生的領域的高管越來越多。諸如,廖魯江加盟半導體企業京東方,于立彬去囍鉆網轉型當“婚介紅娘”,閉濤加盟江西文演,張良去搞醫療事業等等。

??不過,地產人跨界成功與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別地產

??宋友強的地產履歷,頗為豐富。

??他畢業于同濟大學土木學院,畢業后加盟中海,成為了“海之子”的一員,曾負責管理中海集團相關項目;2011年前后,宋友強又加入華潤置地山東公司,操盤城市公司的項目。

??不久后,宋友強入職陽光城,擔任上海區域總裁;幾年后,又加盟鴻坤地產擔任華東華南區域總裁。直到四年前,他迎來了職位升級,成為祥源控股執行總裁。

??近20年的地產生涯,宋友強經歷了行業的規模發展,以及后來的深度調整,一路走來,或許頗有心得體會。憑他的資歷,在地產領域繼續立足或許不成問題,但他最終卻選擇了新能源行業。

??與宋友強類似,曾經的新力物業董事長閉濤,也跳出地產圈,選擇了演藝行業。

??閉濤是一位“炫”朋友圈達人。以往,他隔三差五就在在朋友圈分享新力物業的動態;但自從新力遭遇股債雙殺之后,他便開始“避嫌”,不再發任何有關新力的消息。

??直到去年,他又開始活躍了起來,朋友圈的內容,從新力物業變成了江西文演(全稱“江西文化演藝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家企業大有來頭,背后是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100%持股。

??讓閉濤與江西文演產生交集,還是靠前東家新力物業“牽線”。

??據樂居財經獲悉,閉濤目前擔任江西文演文化服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這家公司成立于2019年2月,由江西文演發展集團創意科技(由江西文演全資持股)和新力物業分別持股60%和40%,最早張園林還是其最終受益人。

??閉濤在物業行業深耕了27年,從華僑城、泰禾、融創,到花樣年、恒大、新力等多家上市房企旗下物業公司。此次跨界文旅也是他的首次出圈,閉濤不得不“歸零”,從頭開始學習。

??在微信朋友圈里,他曾有感而發:每天一早一進辦公室,一晃就天黑了,時間飛快……

??甚至連國慶假期,他都沒有休息,陪同縣領導,冒著寒風考察項目。有一段時間,他跑了黃岡、景德鎮、成都、九江等地,每天都在馬不停蹄,看標的選項目,找文旅專家取經。

??今年新年之后的第一次班子會,閉濤與團隊連夜加班,審了一個上十億的項目。而年初的一輪疫情剛過,他就與導演,馬不停蹄地再次趕到南昌。

??他慢慢摸索出,“文化演藝產業中高端大氣陽春白雪的賽道窄,現在想加寬賽道就要向文商旅產業深度融合和沉浸?!?/p>

??而做過物業的他,也有不少優勢。畢竟文旅和物業也有相通之處,例如重運營,重客戶需求和體驗,以及需要整合優質資源。

??地產經理人有的跨界履職,有的則另起爐灶,跨界創業。比如,原弘陽集團執行總裁張良離開公司,開啟創業之旅,成為一家中國最早一批從事精準醫療公司的管理合伙人。

??此前,張良在公開場合上曾表示,“房企發展的時間窗口已經很短了,在地產的緊急時刻,地產人一定要思考未來?!?/p>

??在進入地產圈之前,他已經在醫療行業沉淀了7年有余的時間。如今,張良的職位為思路迪診斷黨委書記、執行總裁。該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從事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研發和商業化的生物醫藥公司。

??張良的任務是幫助這家公司梳理搭建更完整的組織架構,希望建立一個生物界的“華為”。

??跨界互聯網

??互聯網領域,成為地產職業經理人跨界履職的熱土。

??去年7月,市場消息指出,廖魯江已加盟京東方。但這一次履新,他擔任的并非地產板塊COO(首席運營官),而是創新中心COO。

??乍一看京東方是互聯網企業,殊不知卻是中國較大的半導體研發和制造公司,全球有超過四分之一的顯示屏來自這家公司。相比目前尚在寒冬的地產行業而言,半導體制造算是朝陽行業。

??廖魯江本人是地產圈內名副其實的學霸,擁有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碩士,香港科技大學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等高校光環。同時,他也是全能型選手,在運營、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等方面經驗豐富。

??作為人力出身,廖魯江于2006年加入龍湖,擔任北京龍湖地產人力資源副總經理及龍湖地產人力資源總監;2011年,他又加盟世茂,后期在世茂開始管理運營。他曾是世茂進行ERP信息化管理中重要的一環,為世茂千億征途上的信息化管理助力。

??關于京東方創新中心,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有過承諾,將在全國規劃10家至15家創新中心。截至目前,京東方創新中心在青島、重慶、成都等城市正相繼落地,總投資約200億元。

??又如,在地產圈摸爬滾打近20年的地產老兵于立彬。他曾在萬科、四川合能地產、云南實力集團、華夏幸??兹赋亲≌瘓F、四川領地集團等多家房企任職,于今年已離開卓越集團,并加盟到“囍鉆網”,轉型當“婚介紅娘”。

??資料顯示,囍鉆網2018年成立于深圳,意在打造中國配偶關系管理平臺。

??過去幾年,從地產行業進入完全陌生的領域的高管,并不少見。其中,人力算是地產行業最容易轉行的崗位。去年上半年,中海地產出身,曾在奧園、禹洲擔任人力副總的商永超跨界互聯網,加入了阿里巴巴。

??更早之前還有,原世茂集團副總裁兼首席人才官張偉已加盟摩拜,擔任人力資源行政副總裁;原萬科CHO陳瑋曾跳槽滴滴任CHO;碧桂園原副總裁彭志斌加盟小米集團,出任副總裁兼首席人才官。

??業內人士分析,“互聯網公司老板挖地產人力總過去,很大程度是因為這些高管管理的企業規模較大,都為這些頭部房企打造了人力體系和制度?!?/p>

??例如,彭志斌在加盟碧桂園前,曾在中糧、中興通訊等國內大牌制造業履職。此后,他又管理過超過十萬人規模的“地產一哥”碧桂園,這種同類規模企業的管理履職經歷,對于小米來說是需要的。

??另一種歸宿

??過去的十多年來,房地產是很多人眼中躺著就能賺錢的土豪行業,每個行業都在往房地產輸入人才。在幾年前房地產的巔峰階段,一些房企高管的年收入高達幾千萬,甚至成就了不少過億的“打工皇帝”。

??在高薪酬的誘惑下,地產人同樣未辜負開發商老板的厚望,給他們創造了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

??但隨著近兩年行業回歸常態,地產暴雷聲陣陣、風聲鶴唳,不少開發商如履薄冰,前途未卜。他們紛紛收縮戰線、精簡框架,裁員便成為御寒保暖、生存下去的重要措施。

??裁員優化,自然而然也就有人員外流。這種外流,更多的是一種被動行為。而無論是高管跨界,還是基層員工轉型,種種現象的背后,恰恰是房地產行業的困局。

??盡管今年春節以來,樓市出現了“小陽春”的跡象,但未來預期并不明朗。況且,地產薄利的階段,房企的利潤率相較于以往,降了不少,因此節衣縮食,仍是未來地產商的運作基調。

??基于此,地產行業經理人滿天空降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行業的招聘需求減少,往往一個職位面臨上百人,乃至數百人進行競爭。地產調控“穩”字當頭,顯然已并非打工人的理想歸宿,跨界就成了最佳的選項之一。

??但不是所有地產人跨界都能成功,很多人去了新企業后,無法適應甚至是無法勝任。因為地產本身管理相對粗放,但是互聯網等行業的精細化程度較高,很多人去了也抓瞎,不到試用期結束就拍屁股走人。

來源:樂居財經

相關標簽:

進深News 進深

重要提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方式:400-606-6969或ljcj@leju.com。

網友評論

相關推薦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存貨下降,華西證券維持富安娜“買入”評級

華西證券分析,公司在2021、 2022年均存在一次性費用、公允價值損失等影響,23 年利潤端彈性更大。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北京小米機器人技術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

公司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最新文章推薦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存貨下降,華西證券維持富安娜“買入”評級

華西證券分析,公司在2021、 2022年均存在一次性費用、公允價值損失等影響,23 年利潤端彈性更大。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北京小米機器人技術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

公司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