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許淑敏 曾樹佳
??開年以來,胡葆森首次公開露面,便是攜中原建業合伙人理事會一行,拜訪了許昌當地領導。座談現場,老胡神情專注,偶爾面露微笑。
??在此之前,建業集團官微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全面復工,開始“狂飆”》的文章,其在建項目,均搶先吹響了復工沖鋒號,顯露出了與以往不一樣的節奏。
??“染紅”之后的建業,似乎活成了大多數房企,想要的模樣。
??這兩年,也有部分出險房企引入國資之后,獲得了一線生機,除了建業地產獲河南鐵建投入股之外,還有紅星美凱龍出售29.95%的股份予建發股份、華南城引入深圳國資特區建發等。
??最新的案例,是新湖中寶將10%股權,轉讓予衢州國資新安財通,交易對價為22.7億元。
??民營房企“染紅”,帶來的益處不小,早些年的萬科、綠城等,引入國資后凸顯融資、經營優勢,發展漸穩,已證明了這一點。
??但并不是所有主體,都能成為幸運兒。大部分出險房企,仍一直在尋求戰投的路上。藍光、奧園、佳兆業、禹洲、金科、泰禾等,仍在期待白衣武士,等待曙光。
??而事實證明,在行業深度調整的當下,就算傍上國資,也并非就萬事大吉。
??國資背書
??新湖中寶的資金困境很早顯現,于2019年便陷入負債旋渦,多年來通過出售資產、投資收益等維系生存。
??這些年,新湖中寶地產業務收縮,更多偏向投資高科技、新能源等領域。
??但直到去年三季度,新湖中寶資金狀況仍不算樂觀。截至2022年三季度,新湖中寶短期債務合計104億元,但手上貨幣資金102.04億元,難以覆蓋短期債務。
??引入國資戰投,既有短期考慮,亦有長期的衡量。短期在于,向新安財通轉讓10%股份,獲得資金22.7億元,暫時緩解流動性壓力。
??長期在于,新湖中寶正處于轉型的關鍵階段,發展新能源、高科技產業需要政策支持,亦需要融資便利。加上國資背景,在資本市場上更吃香,融資成本會更低。
??已有不少案例說明,民營房企“染紅”,帶來的益處不小。前些年萬科、綠城、萬達等引入國資之后發展漸穩,成為業內為數不多躲過風險的房企。
??這兩年,部分出險房企引入國資之后,獲得了一線生機,包括建業地產獲河南鐵投入股、紅星美凱龍出售29.95%的股份予建發股份、華南城引入深圳國資特區建發等。
??國資紓困,一般能為房企,帶來多個方面的改變。
??短期的資金輸入,是房企在交易中,最直接的收益。這種收益,一般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轉入,盡管條件限制較多,但已經算是房企短期內,較快獲得資金的途徑。
??雖然出險地產商身上,動輒背負著上千億的債務,這點資金只是杯水車薪,但有總比沒有好。
??此外,攀上國資,必然使公司管理層迎來調整。一般引入國資,會留有董事職位給戰投方。比如新湖中寶協議當中規定,受讓方可獲新湖中寶一個董事席位。
??而河南鐵建投成為建業地產第二大股東以后,建業地產董事王俊、董事林明彥及陳瑛辭任其所擔任職務,由在河南鐵投任職的鄧高強及時松接任。據透露,戰投方入駐,大概率負責資金和土地投資方面。
??華南城“染紅”,也加入了國企背景的管理人員。此前,特區建發委派高級管理人員萬鴻濤、覃文忠等入職華南城,分別擔任華南城執行董事兼副總裁、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去年9月,特區建發董事長李文雄已擔任華南城的聯席主席一職。
??國企管理層的加入,雖有加強參與管理的意味,但更多帶來國企的運營管理經驗,以及國企背景的人脈資源,對于房企業務體系及結構優化,有一定幫助。
??戰投的加入,還會為房企帶來業務轉型、融資的機會。
??華南城從中獲益頗多,特區建發不僅設立總規模約110億元的股權投資基金為華南城項目提供資金支持,而且一直在研究與華南城7個在建項目全流程合作。
??由于特區建發的背書,華南城于2022年4月,獲得上海銀行深圳分行的40億元授信額度。此外,關于華南城美元債展期事項,特區建發也與受托人簽訂了保值契約。
??而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也曾評價引入河南鐵投,鐵投買的是“股”權,帶來的是“鼓”舞,國企和民企合作,增加的是“信用”,更是市場的“信心”。
??“三支箭”發出后,有了國資做背書的建業,獲得了不小的授信額度。12月,其中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分別給予建業150億、100億的授信額度;中國銀行則為其提供授信200億元。
??苦等白武士
??民營房企遇困,引入戰投總是首選。無奈市場下行,出險房企過多,戰投方的選擇愈發慎重。
??能引入國資背景的戰投,往往要靠企業的關系、人脈,而且企業需有待發展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債券、股權關系不過分復雜。
??能被國資選中的出險房企并不多,像建業、華南城等幸運兒還是少數。大部分出險房企,一直在尋求戰投的路上,藍光、奧園、佳兆業、禹洲、金科、泰禾等多家房企仍在期待白衣武士。
??今年1月,金科股份官微披露,董事局主席黃紅云在年度總結會上表示,聚焦引入戰略投資是2023年核心工作,要堅決推進落地。此前有傳言,金科要引入四川國資,更早之前,則是傳出其正在就引入重慶國資洽談。
??本身引入戰投就是個長時間磋商的過程,盡職調查、雙方博弈,一方要掩蓋,而一方要爭取更高的條件。
??此前,萬科公告稱擬收購泰禾19.9%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但其設置了非常嚴苛的交易前提,并強調,萬科不會對泰禾的經營及債務等承擔責任,也不提供增信措施或財務資助。
??如今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萬科入股條件尚未達成。
??藍光發展自2021年,就傳出與四川省國企磋商引進戰略投資者,但由于各種原因,雙方的合作暫告停止。
??藍光二代楊武正曾表示:“引入戰投是提升公司抵御風險的方式。公司會像同行一樣,可能會考慮央企或險資,但不會盲目決策,更不會甩賣公司?!?/p>
??但楊武正一直沒有等到白衣武士。一段時間以來,藍光與其他房企所談的,大多是項目層面的合作。比如萬科曾收購了一批藍光發展旗下的優質項目,包括成都、重慶寧波、石家莊等地的項目,而且打折不少。
??相較于以財務投資的角色紓困出險房企,僅以項目層面合作能獲得更多收益,挑選核心資產,以較低的價格收購回來,還能隔離風險。
??救企業與救項目之間,投資方往往選擇救項目。諸如南通國資聯手華融,為中南建設提供50億紓困資金,以及成百上千億的城市基金,最終也只是落到項目層面。
??前段時間傳聞稱融創與越秀在談超過200億的大合作,大概也是項目打包進行合作。雖然最后融創否認了,但依然表示,項目上的資金支持和集團的戰投都在談。
??而在此之前,融創已就上海董家渡項目、武漢桃花源項目,引入信托、資產管理公司等金主。
??出險房企除了找金主紓困項目,還賣起了物管資產。
??奧園被傳引入山東國資也有一年多的時間,遲遲未有結果,等來的卻是奧園健康出售予南粵基金的消息。
??母公司引戰投艱難,但物業公司作為輕資產,更受資本市場看好,出售進程順暢。但要知道,出險房企出售物業公司亦是無奈之舉,只能起到短期解渴作用,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除此之外,禹洲集團也一直在尋求引入國資戰投,但一直處于盡調與洽談階段。出售物業,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據樂居財經此前統計,近兩三年來,至少有6家民營房企將旗下物業公司賣給了央、國企,包括陽光智博服務、伯恩物業、禹洲物業、中南服務、祥生物業,以及紅星物業。
??時間的檢驗
??國企與逆周期共舞,而出險民企則在刀尖上跳舞,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幾十年的地產歷程中,一旦行業調控,國資便在市場上占據主導,羨煞了一眾民營開發商。
??以往大開大合、高舉高打的民企,或許沒有想到,這一輪的周期,居然這么長。雖今年春節過后,樓市有了回暖的跡象,但時至眼下,行業形勢仍不明朗。
??年中,一波償債高峰來臨,到時又不知會刮倒多少主體。況且,保交樓、“穩”字當頭,成為深度調整期內的基調,地產老板們深知,投靠國企,有利于更好地為企業校準航向。
??就算能夠傍上國資,也并非萬事大吉。至少,資本市場對房企染紅,保持著審慎的態度。
??2022年元旦前夕,華南城宣布賣出29.28%股份,引入深圳特區建發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當天,上市公司的收盤股價為0.73港元。
??在此后的日子里,特區建發接盤了華南城的物業公司、西安華南城部分股權,為華南城提供了不少資金助力。但華南城在資本市場上起起伏伏,截至今年2月24日收盤,其股價僅為0.53港元,反而不及引戰前夕。
??同樣,去年6月初,建業地產引入河南鐵建投的時候,股價約為0.627港元,但截至2月24日,其股價為0.38港元,也是不升反降,仍舊未在仙股陣營中脫身。
??資本市場的眼光如炬,在染紅的出險房企,沒有徹底脫離險境之前,他們是不會輕易給予質變的估值的。畢竟,染紅之后,有可能存在變數。
??2021年4月傳來消息,珠海國資委出資30億入股萬達輕資產商管公司,助力萬達回港上市,引來了較大關注。
??但后來,在珠海萬達的招股書中,戰投股東密集,卻找不到珠海國資的入股身影,于是有人猜測,萬達這次染紅有可能不了了之。
??兩年前,華夏幸福的資金鏈,最終還是繃不住了,它于2021年2月開始宣告債務違約,遭遇評級下調。彼時,王文學不斷與債權人溝通,面臨較大壓力。
??此后華夏幸福多方尋路,盡管廊坊國資應聲出手,出資9億元接手其兩家產業新城平臺公司,也祭出了其他馳援措施,但真正使華夏幸福逐漸探出水面的,還是債務重組方案的出臺與落地,經歷了一個來回調整的過程。
??由此可見,得到國資的援手,也并非一勞永逸。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許淑敏 曾樹佳
相關標簽:
進深News重要提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方式:400-606-6969或ljcj@leju.com。
公司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
公司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