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居財經 劉治穎 2月28日,據港交所披露,米高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米高集團)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廣發融資(香港)為獨家保薦人,所處行業為鉀肥行業。
??米高集團表示,中國農業近幾年蓬勃發展,因此對鉀肥需求日益增加。氯化鉀是中國最常用的鉀肥,可用于種植多種作物。由于中國鉀資源有限,每年對氯化鉀的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海外進口彌補。2021年中國按氯化鉀銷量計的市場規模達到15.23百萬噸,占鉀肥總銷量的74.3%。2021年硫酸鉀及硝酸鉀的銷量分別達到4.40百萬噸及0.87百萬噸。
??展望未來,預測按鉀肥銷量計的市場規模進一步增加,氯化鉀銷量由2022年的15.41百萬噸增至2026年的16.78百萬噸,復合年增長率為2.1%。硫酸鉀的施用顯示了對土壤結構的有利影響,并提高了作物耐旱、抗病及抗蟲害的性能。硫酸鉀亦是煙草和果樹等氯敏感作物的首選鉀肥。硫酸鉀及硝酸鉀的水溶性亦較高,因而可通過灌溉系統施用于土壤或作為葉面噴肥。到2026年,硫酸鉀及硝酸鉀的銷量將分別達到5.01百萬噸及0.96百萬噸,2022年至2026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1%及2.6%。這一行業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國內鉀鹼儲量供應有限,約50%氯化鉀總銷量來自外國
??由于國內鉀鹼儲量供應有限,進口氯化鉀對中國鉀肥市場頗為重要。于2021年,中國氯化鉀總銷量約50%來自外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氯化鉀進口量由2017年的7,533千噸增加至2021年的7,566千噸,略有波動。于2021年,俄羅斯、加拿大及白羅斯為中國三大氯化鉀進口國,分別約占中國氯化鉀進口總量的29.8%、27.4%及23.1%。受COVID-19疫情的負面影響,國際貿易活動受到不利影響,導致2020年及2021年的氯化鉀進口減少。預期中國氯化鉀進口量將于未來數年保持穩定增長,到2026年將達約9,650千噸。
??(2)鉀肥施用率低,市場潛力大,支持性政府政策
??于2017年至2021年,全球氮、磷及鉀肥按銷量計的比率由1:0.43:0.35逐步變為 1:0.44:0.36,及中國這一比率亦由2017年的1:0.41:0.30變為2021年的1:0.46:0.35。然而,中國的鉀肥消耗量及施用水平仍低于許多發達國家。與氮肥及磷肥相比,鉀肥對環境及人類健康造成的傷害較小,并在保持水分、抵抗極端天氣及提高作物產量質量方面顯示出優勢。隨著鉀肥的優勢進一步得到市場認可,鉀肥將成為中國發展最快、 最具潛力的化肥類別之一。
??中國政府對鉀肥行業發展作出了多項戰略性支持,并積極鼓勵興建海外鉀肥生產基地。此外,政府就鉀肥進口建立共同協商機制,以控制進口價及促進鉀肥消費。于2020年,鉀肥首次納入國家化肥商業儲備范圍。該政策對保障國內鉀肥供應、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及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政府將優質、高效、安全生產的創新型環?;噬a技術列入「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目錄」。根據「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政府將透過專項資金促進化肥生產商提高其技術創新的能力。
??(3)海運進口大合同成為國產鉀肥價格風向標,經濟制裁影響氯化鉀價格
??中國海運進口氯化鉀價格遵循中國國有企業商團與海外氯化鉀生產商每年于年度總合同商定的海運進口大合同價格。由于中國有一半的氯化鉀仍依賴進口,故海運進口大合同價格已成為中國國產鉀肥價格的風向標。中國陸運氯化鉀進口價格遵循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組織的一批持牌跨境貿易公司與俄羅斯及白羅斯的主要氯化鉀生產商及供應商協商的進口價。陸運進口價一般參考海運進口大合同價格及氯化鉀的國際市場價格而釐定。
??經濟制裁以及地區沖突是影響全球氯化鉀價格的另外兩個因素。于2021年,美國、英國及歐盟相繼對白羅斯實施制裁,涉及部分鉀肥出口產品,可能影響全球鉀肥的供應平衡。部分依賴白羅斯進口氯化鉀的公司可能會將目標轉移到其他國家的氯化鉀供應商。于2022年,隨著俄烏沖突緊張升級,烏克蘭政府決定于2022年3月12日暫時禁止出口各類化肥。同時,為反制西方國家實施的經濟制裁,俄羅斯政府于2022年3月10日宣布暫時中止向不友好國家出口化肥。預計俄烏沖突將對全球氯化鉀供應帶來較大不確定性。同時,從2022年第三季度開始,受鉀肥市場進入淡季、鉀肥價格相對高位、能源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鉀肥市場需求逐步下降,進而帶動鉀肥價格從高位回落。預計于2023年,硫酸鉀的海運進口大合同價格將低于去年,但仍處于較高水平。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劉治穎
相關標簽:
IPO研究重要提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方式:400-606-6969或ljcj@leju.com。
雙方基于企業發展規劃,就目前家裝市場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在家裝定制、產品交付、個性化服務,特別是設計師培養等多個板塊交換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