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老板們交班,誰最徹底?丨封面文章

原創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樂居財經 曾樹佳 15.5w閱讀 2023-03-06 09:20


文/樂居財經 曾樹佳
碧桂園的交班,有點水到渠成的感覺。
這個父女之間的交棒計劃,甚至要追溯到18年前。那時候,楊國強將自己所持的碧桂園股份,盡數轉予楊惠妍,并把她帶在身邊歷練。
看著女兒快速成長,楊國強曾用一句“very good”,表達了自己的欣喜之情。
楊惠妍確實也不負眾望,18年內,她不斷積累經驗,從公司董事,到董事會副主席,再到聯席主席,一步步往上走,直至成為集團掌舵者。
有人說,楊惠妍既擔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又持有公司大部分股權,算是一場較為徹底的接班。因為細數業內的二代,能夠兩者的,并不多。
除了大發地產的葛一暘、祥生的陳弘倪、福晟的潘浩然等人之外,大部分的地產二代,盡管身居要職,但均沒持有太多的公司股份。寶龍的許華芳、世茂的許世壇、合生創展的朱桔榕等,皆是此類。
對于一些地產老板來說,一手打下的江山、半生創下的事業,要交給二代打理,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驟然放手。因此在兒女背后,經常有他們的身影。
而有些地產一代,甚至還奮戰在前線,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地產“交權”
碧桂園在很早之前,便已開始做交班的準備。
2005年,楊惠妍加入碧桂園,負責集團整體的采購監督、企業資源管理,并參與制定發展策略,成為父親楊國強的個人助理。
也就是在一年,楊國強將其持有的公司權益,一口氣轉讓給了楊惠妍。后來碧桂園在上市招股書中,對此做了較為明確的說明:“意欲訓練楊惠妍,為其家族擁有的本集團權益的承繼人?!?/span>
上市之際,股權發售后,她持有碧桂園59.5%股權,自此成為了“地產女首富”的討論對象。而直至2022年中期,楊惠妍在碧桂園的持股比例,為61.23%,多年來一直穩定在60%左右。
因此,日前她正式接任公司董事會主席時,外界并未感到意外。退位之后,楊國強只以特別顧問的身份,為其做參謀,算是一次較為徹底的交班。
與楊惠妍類似,早于幾年前接班的大發地產董事長葛一暘,其“二代掌門人”的身份,也顯得更名副其實一些。
從父親葛和凱手上,正式接管大發地產之后,公司的大方向、戰略決策等,就完全交接到了葛一暘手中。至今,葛一暘與其一致行動人,實益擁有大發地產72.86%股權,控制權穩固。
樂居財經查閱獲悉,在家族內部,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設立信托,圈定受益人。
祥生控股的創始人陳國祥,便早已設立了家族信托,受益人為其家族成員,其中自然包含了他的兒子陳弘倪。
2020年祥生上市前夕,陳弘倪被正式委任為公司行政總裁,目前他在祥生控股中的最終受益股份比例,達到了78.07%。雖然陳國祥還未退休,但這似乎已為后續的徹底交班,做好鋪墊。
融信“二代”歐國飛,他目前也作為歐氏家族信托的財產授予人,也于上市平臺融信中國,享有66.77%的股份。
除此之外,港資地產商恒隆地產的陳文博、瑞安房地產的羅寶瑜,在公司中的受益股份,分別為60%、55.69%,比例也較高。而已展開賣“殼”行動的福晟國際,其56.45%股權,也握在潘浩然手中。
在地產圈中,子承父業已成為一種常態,“二代接班”也一直是個新鮮的話題,但地產老板交權的程度,不盡相同。有些二代已參與公司事務許久,但他們持有的公司股權比例,卻不是特別多。
比如,寶龍地產董事會主席許健康,其持有寶龍地產44.37%股權,而其兒子、寶龍地產總裁許華芳,持股比例為14.66%。另一個平臺寶龍商業,許健康持股63%、許華芳持股比例則為7.23%。
世茂集團董事會副主席、總裁許世壇,他持有世茂集團的股權,也僅為0.1%,而集團主席許榮茂,則持股65.17%。
此外,正榮地產非執行董事歐國偉,持有正榮地產4.97%股權;弘陽地產副總裁曾俊凱、中南建設董事兼總經理陳昱含、合生創展董事會主席朱桔榕等,其在各自上市平臺的持股比例,也均不足1%。
而佳兆業集團聯席總裁郭曉群、中駿集團副總裁黃倫、金輝集團執行總裁林宇等,有些甚至在財報里,沒有明確的持股記錄。


守業不易
不同于父輩在房地產行業剛起步時,在艱難困苦下摸爬滾打,從小就開始接受精英教育的地產二代,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他們大多都有海歸背景,早早進入家族企業磨煉并接班。
他們歷練、接班的節點與處境,各有不同。
業內所熟知的楊惠妍、陳昱含,兩人也都在25歲時,分別成為碧桂園、中南建設的公司董事。但楊惠妍在擔任董事6年后,才出任碧桂園董事會副主席;陳昱含則過了8年,才躍升為公司副總經理。
相比之下,楊武正從藍光發展董事,到公司董事長、總裁,卻僅僅只經過了一年的時間。特殊時期,他“一肩挑”的背后,必然也包含著更多的擔當,與更低的容錯率。
2021年6月,26歲的楊武正接下其父楊鏗的帥印,登上董事長之位,一個月后,“因公司經營發展需要”,他又挑起了總裁一職。
有人說,楊武正是地產最慘二代,還沒有享福,就要扛起父輩的債務。的確,上位后,他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藍光發展,物業被出售、項目被收編、信用評級被下調、股權被凍結拍賣。
此前,楊武正面對質疑,鏗鏘有力的作答稱,“我們絕對不會甩賣公司,藍光也沒有考慮讓出控制權?!鄙賻浀钠橇筒环數膽B勢溢于言表。
臨危受命的還有福晟的潘浩然。這位二代接班后,并不輕松。2019年底,福晟集團債務危機爆發前不久,潘浩然便接任上市平臺福晟國際的董事局主席。在小潘執掌公司的3年里,福晟國際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眼看公司經營未有好轉,潘浩然最終還是想通了,決定將上市平臺福晟國際賣出去。
類似楊武正、潘浩然一樣“早當家”的地產二代,并不在少數,例如連夜上任新城控股的王曉松,鴻坤集團實控人趙偉豪等。他們因為種種意想不到的特殊因素,提早交班。
2019年7月,新城控股遭遇董事長王振華黑天鵝事件,公司被推上風口浪尖,信譽急劇下降,市值大跌。王振華被刑拘后,32歲的王曉松迅速被推上臺前,替代其父接任新城控股董事長,同時兼任總裁之職。
一年多后,新城“黑天鵝”事件的影響慢慢消退,身兼兩職的王曉松,才將新城控股總裁之位讓給了職業經理人梁志誠,自己僅任董事長。但今年年初,梁志誠離任,王曉松再次身兼兩職。
創業難,守業更難。對于地產二代而言,父輩的旗幟本身就會給他們壓力,而如今,他們更是面臨著比他們父輩創業時,更為嚴峻復雜的局面。
對于一些地產老板來說,一手打下的江山、半生創下的事業,要交給二代打理,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驟然放手。他們也希望繼續成為二代的“避風港”,因此在兒女背后,經常有他們的身影。
不懈的堅守
行業的底層邏輯在改變,曾經大開大合的地產一代,也逐漸退居幕后,讓出了廣闊的舞臺。不過,仍有不少堅守者,依舊在耕耘。他們似乎想為后繼者們,打下更牢固的基礎。
不久前,孫宏斌曾罕見在公開場合露面。畫面中,他的頭發有些花白,談話間臉上微微的笑意,撐起了他清晰可見的法令紋。
最近一年多來,孫宏斌四處奔走,不僅尋求債務展期、處置資產、引入AMC激活項目,還自掏腰包輸血融創。盡管殫精竭慮,但今年年滿60的他,絲毫沒有望而止步的意思,而是不斷顯露出讓融創脫困的決心。
69歲的王健林最近也很忙,他陸續現身洛陽白馬寺、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洛邑古城等地。2月21日,萬達還與河南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鄭州、洛陽,落地項目。
雖然旗下的萬達商管還未重返港股市場,但自獲得珠海國資的助力后,王健林布局動作加速,在此之前,他已接盤建業旗下商業項目10年運營權,在北京、長春也有新簽約項目。
建業集團的胡葆森,也仍在馬不停蹄地為建業的未來而奔走。引入河南鐵投“染紅”、出售電影小鎮和戲劇幻城部分股權后,建業集團的發展,明顯增厚了“安全墊”。
去年年初,他曾連發三封遣將令,提拔楊明耀、史書山、馬曉騰等任職多年的健將,分別擔任建業地產、建業新生活、中原建業的新任CEO。但在主導人事換防之余,他目前仍然沒有隱退的跡象。
多年以前,胡葆森曾說過,自己會在2015年,即60歲的時候正式退休,“到時候開通微博、微信,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但他終究還是“食言”了。他的老友王石、馮侖等早已泛舟絕跡,他卻仍在躬身作戰。
老胡“守信用、走正道、肯吃虧”,他與建業是河南商界的一面旗幟,由他親自坐鎮,調控環境下的企業運轉,才能穩妥許多。
在流動性困局之下,不少曾當上“甩手掌柜”的老板,也逐漸回到臺前。
早前,陽光城的林騰蛟,曾充分放權“雙斌”(朱榮斌、吳建斌),自己則過上了如同退休般的日子,每日清早在朋友圈轉發老子《道德經》等,當作心靈雞湯。
但被二股東泰康系董事對三季報投下兩張反對票后,陽光城的危機正式爆發,遭遇股債雙殺。53歲的林騰蛟再也無法袖手旁觀,他連夜從福州返回上海,開始每日去公司指揮經營工作。
就算是已交班給兒子許世壇的許榮茂,也并未完全淡出地產江湖。
72歲的他,仍是世茂集團主席,在世茂遭遇流動性問題之際,還傳出他先以15億港元,放售中環中心兩層辦公室樓面,后又出售香港壽臣山道西15號項目40%股權的消息,似乎在為企業分憂。
郭英成,則已把子女“保護”起來,其中郭灝麗、郭曉欣辭任佳兆業健康相關職務;郭曉亭則辭任佳兆業美好相關職務,只留郭曉群仍擔任佳兆業集團聯席總裁。已經歷過一次危機的郭英成,如今再次挑起了重擔,直面困局。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曾樹佳

相關標簽:

進深News

重要提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方式:400-606-6969或ljcj@leju.com。

網友評論

相關推薦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存貨下降,華西證券維持富安娜“買入”評級

華西證券分析,公司在2021、 2022年均存在一次性費用、公允價值損失等影響,23 年利潤端彈性更大。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北京小米機器人技術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

公司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最新文章推薦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存貨下降,華西證券維持富安娜“買入”評級

華西證券分析,公司在2021、 2022年均存在一次性費用、公允價值損失等影響,23 年利潤端彈性更大。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北京小米機器人技術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

公司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