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橡果商業評論 張航 姜睿盈
??4月10日,博微@王落北 爆料,有消費者發現京東某“非自營店鋪套殼”。
??消費者購買商品后,該店鋪去拼多多下單,以此賺取差價。
??《橡果商業評論》自電商業內人士處了解到,這種售賣方式被稱作“無貨源”開店。
??所謂“無貨源”開店是指,消費者在商家處下單,提交收貨地址后,商家全網比價,選擇最低價格,使用消費者地址下單,賺取差價。
??1688與拼多多相較其他電商平臺價格最為便宜,但1688大部分商品僅支持兩件或多件“批發”。
??可以單件發貨的拼多多,就成為“無貨源”商家“進貨”首選。
??4月10日,《橡果商業評論》在消費者維權平臺“黑貓投訴”上,檢索“京東”“拼多多”關鍵字,有4951條投訴。
??關于京東第三方店鋪“套殼”“無貨源”投訴不在少數。
??1“無貨源”生意
??京東高價接單,拼多多低價買入
??多名維權消費者告訴《橡果商業評論》,他們在京東第三方店鋪下單自行車、鞋、洗臉盆等商品,被商家賺去20至1000元不等的差價。
??以消費者梁依依(化名)為例,兩個月前她在京東店鋪“丁香娜旗艦店”以72.16元的價格購買化妝刷。
??下單后不久,她收到“拼多多已發貨”的短信提醒。
??快遞到手后,梁依依發現包裹面單上寫有“我店僅在拼多多售賣!你被黃牛賺了差價!”
??且面單上附有該商品拼多多二維碼,并寫到“掃碼到拼多多購買更便宜”。
??掃描二維碼后她發現,該商品為拼多多“果凍精品美妝”店鋪的19.9元化妝刷。
??“不費吹灰之力,血賺我52元差價!那我還不如直接去拼多多買?!绷阂酪缹Α断鸸虡I評論》說。
??《橡果商業評論》自多位消費者快遞面單發現,均有上述拼多多提醒消費者警惕“黃?!弊謽?。
??4月11日,一名拼多多商家告訴《橡果商業評論》,這種情況很常見,但上述“提醒”不是商家打印。
??在“黃?!毕聠魏?,平臺會自動識別,并在面單“提醒”,“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哪個人是黃牛?!?/p>
??不僅短信、面單會暴露“無貨源”生意,若消費者申請售后,也會發覺端倪。
??消費者A在京東某店鋪購買“發財雞”擺件,收貨后發現沒有合格證,便向客服投訴。
??離譜的是,他竟得到拼多多的賠償。
??隨后消費者A發現,該京東店鋪收到他的投訴后,立即在拼多多投訴原賣家。
??他在拼多多搜索原賣家發現,該商品被京東商家加價600多元之多。
??就上述問題,《橡果商業評論》詢問京東方面,截止發稿未得回應。
??2“無貨源”的“黑產”鏈條
律師:涉嫌違法
??“無貨源”經營電商,早已形成“黑產”。
??4月10日,《橡果商業評論》聯系到一家“無貨源”代運營公司,他們能指導商家如何注冊“無貨源”店鋪。
??該公司一名銷售介紹,每年只需要6萬,就可將“無貨源”店鋪交由公司代運營,公司會進行店鋪包裝,還會配運營經理、店長、設計、客服等。
??若店鋪銷售額達20萬元,公司抽取4%;若達40萬元抽取5%;40萬以上抽取6%。
??平臺風險之外,由于雙方合作有違法、違規行為,合作若出現糾紛,往往維權無門。
??《橡果商業評論》查詢裁判文書網多個案例顯示,在司法實踐中,凡涉及“無貨源”店鋪的糾紛,法院均表示該行為涉及欺騙、誤導消費者,是法律所禁止,部分訴求法院也不予支持。
??以2019年B商家欲做京東“無貨源”店鋪為例,他以4.98萬元的價格與武漢某代運營公司合作,注冊京東店鋪“昂諾家裝建材專營店”。
??但由于消費者投訴過多,5個月后,該店鋪被京東關閉;且代運營公司表示,收入雖有16萬元,但扣除在其他平臺低價購買商品及其他費用后,純利潤僅為316.1元。
??B商家不服,將代運營公司起訴,要求退還、賠償合計近10萬元;最終法院認為,雙方均有過錯,判決代運營公司退回B商家4萬元。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知悉購買、使用商品的真實情況權利,商家“無貨源”的經營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且將產品售后等責任,推諉給其他平臺店鋪,擾亂了正常交易規則。
??另一方面,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商家從第三方平臺店鋪購買相同產品,直接發給消費者,還會涉及對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的侵犯。
來源:樂居財經
重要提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方式:400-606-6969或ljcj@leju.com。
目前公司產品已應用于三星、戴爾、惠普、華為、小天才、聯想等消費電子品牌以及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顯示模組行業客戶中,同時也在持續開拓新的客戶。
一家生物制藥公司,致力于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同類首創/同類最佳的生物制劑,通過直接調節先天和適應性免疫系統來調節免疫微環境。
一家生物制藥公司,致力于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同類首創/同類最佳的生物制劑,通過直接調節先天和適應性免疫系統來調節免疫微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