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聞速遞
1.“中特估”走強 央國企主題基金水漲船高
今年以來,“中特估”概念成為A股市場主線之一。上證指數逼近3400點關口,以“中特估”為代表的藍籌股成為推動市場走強的生力軍,這也使得央國企主題基金大受追捧。另外,一些央國企主題ETF年內規模激增,基金凈值增長率也表現出色。
基金人士表示,受益于政策預期且估值處于歷史較低水平,當前把握以國企改革為代表的“中特估”投資機會較為理性,部分央國企的價值重估才剛剛開始,行情有望貫穿全年乃至后續多年。
2.國際資管巨頭看好新興市場資產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日前發布的一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貝萊德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重新回到9萬億美元以上。不過,其一季度總營收同比下降10%。在二季度展望中,貝萊德表達了對新興市場資產的看好。另一國際資管巨頭富達也于近期表示,對今年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復蘇有信心。
3.多位基金經理加倉新能源賽道
4月18日,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一季報。謝治宇、趙詣、施成等知名公募基金經理的最新調倉動作得以曝光。多位基金經理對前幾年風光無限、近期持續調整的新能源板塊看法較為一致,普遍進行了加倉操作。據最新發布的上市公司一季報,電解液龍頭天賜材料獲多位知名基金經理大舉增持。另一只鋰電池和半導體概念股華正新材,同樣獲多位知名基金經理增持。
4.中東主權基金A股掃貨 外資一季度持倉亮點多
每逢4月財報季,A股便存在明顯的“財報效應”——財報、業績預告密集公布的月份,個股超額收益與盈利的正相關性顯著提升。其中,一季報作為全年第一份盈利線索,對于4月個股的超額收益有著較強指示意義。因此,財報透露出的機構動態備受市場關注,而向來有“聰明錢”之稱的QFII動向更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披露一季報的個股中已有21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QFII身影。當前,QFII持有萬華化學市值居首,為18.08億元,較上期增加0.61億元。洲明科技緊隨其后,QFII持倉市值為2.54億元,較上期增加0.62億元??刀髫?、中科星圖、紅旗連鎖、江山股份、金盤科技和百克生物的QFII持倉市值也均超過1億元。
二、基金視點
1.國壽安?;饎⒅拒姡横t療AI將大有可為
4月18日,國壽安保健康科學混合基金經理劉志軍表示,考慮到龐大人口規模和相對健全的基礎設施,相信醫療AI將大有可為。
具體而言,從商業價值看,最看好AI醫療器械,包括影像、病理診斷和機器人等,能夠解決國內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痛點;而醫藥研發和醫療數據平臺,受到商業機密和醫療數據隱私保護限制,可能更多用于提高研發和工作效率,全球AI藥物僅處在臨床I期,還未見更優的臨床數據;在線診療短期則很難突破執業醫師法的限制,偏消費屬性。從政策角度看,國家積極鼓勵AI醫療器械的研發,例如,2020年以來,已批準七款視網膜影響三類醫療器械證。
2.安信基金陳一峰:把握優質企業估值和盈利雙升機會
安信基金總經理助理、價值投資部總經理陳一峰日前發表觀點稱,目前市場估值仍處于歷史較低位置,從3年的維度來看,有一批不錯的投資標的可供布局,部分優質公司預計能獲得估值和盈利雙升的機會。
他表示,結合未來產業發展空間、企業盈利增速和動態估值水平的變化,目前相對看好的長期投資機會,主要分布在互聯網、新能源、中游制造、醫藥、消費等領域,以及大金融、建筑、采掘等低估值板塊,并認為在這些領域中,有很多公司的長期價值正在凸顯,值得關注。
3.中信建投:將全年GDP增速的預期由5.1%上調0.5個百分點至5.6%
中信建投表示,經濟當前超預期復蘇會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居民就業、收入、消費超預期也意味著未來其正向循環和反饋更加通暢,地產銷售超預期也將使得地產后周期相關產業未來會呈現更好表現,此外超預期的金融數據對經濟運行的展望也有一定預示意義。整體看當前積極因素增多,未來經濟方向上將延續復蘇,幅度上比上年末更加樂觀的依據更為充分。因此我們將全年GDP增速的預期由5.1%上調0.5個百分點至5.6%。
4.光大證券:碳酸鋰上市公司股價的表現仍值得期待
光大證券認為,當前鋰礦估值已回調至具有性價比的區間,一方面鋰價后續有望企穩,另一方面二季度需求有望向好疊加正極材料和電池廠新一輪補庫需求的開啟,對鋰礦板塊也有提振作用。
5.銀河證券:中長期可關注低估值+景氣度高的產業
銀河證券認為,展望未來,A股市場短期預計將保持區間震蕩,有結構性機會的趨勢。當前資金需要尋求新的方向,因此帶來結構性的機會變化。投資者更多的看到中國經濟復蘇可能帶來的投資機會,提振投資者信心;疊加4月是一季報密集披露時期,建議短期關注基本面良好,業績有超預期增長的板塊及公司;中長期可關注低估值+景氣度高的產業。
三、基金凈值
開放式基金凈值上漲TOP50:
開放式基金凈值下跌TOP50:
來源:證券之星
作者:證券之星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