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程孟瑤
??“無人駕駛都是扯淡,弄個虛頭巴腦的東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北葋喌系恼贫嫒送鮽鞲?,在2023年業績會上,用“扯淡”給自動駕駛進行了定性,相較之下,他更看好輔助駕駛。
??被視為汽車行業未來的“自動駕駛”,曾依靠資本輸血,快速增長。但前路未知下,資本的熱情逐漸退去,2022年自動駕駛領域國內融資規模僅超過200億元,比2021年的932億元縮水近80%,資本等不及回報失去耐心,一些走在“半道”上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企業不得不自謀出路。
??恒大汽車推出恒馳5的背后,是恒大集團為此“燒”掉500億;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表示“沒有200億元不要來造車”;沒點財力真的別碰汽車產業。
??3年累虧8.6億元,上一次拿到融資還是2022年7月,近期,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知行科技”)遞表港交所“找錢”。
??據悉,本次IPO,知行科技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研發,其余資金將用于建設研發總部、生產線以及擴大銷售網絡,并有一部分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但是,2022年上游向單一供應商采購額達69.2%,下游單一客戶貢獻96.4%的營收,大客戶還是通過供應商搭上的;曾拿到9輪融資,有著豪華融資團的知行科技,完全靠著經營“朋友圈”,是否具備獨立行走的能力呢?
??樂居財經《預審IPO》注意到,去年4月份知行科技對外披露C+輪融資時曾透露,知行科技將開啟Pre-IPO的融資,啟動科創板上市進程,為何最終改變上市地遞表港交所,外界不得而知。
??一、宋陽挖前東家“墻角”創業
??理想連投九輪持股4.5%
??知行科技的掌舵者是今年48歲的中科大校友宋陽,在2016年國內掀起自動駕駛創業潮時,果斷從KSS辭職,拉上了博世中國的同事一起創業。公司成立之初,參與到“群聊”的就是汽車行業的知名人士。
??宋陽曾是博世中國智能駕駛研發部的創始人;被他拉來的首席技術官盧玉坤曾任博世智能駕駛研發部經理,是國內首批ADAS及自動駕駛系統專家;副總裁李雙江在博世任職6年,擅長自動駕駛軟件開發;后來加入的羅紅曾是博世中國2014年最佳發明人,精通汽車電子控制器硬件開發。
??“專業+風口”,定位自動駕駛企業的知行科技成立不久就吸引了多家機構的注資。2016年12月成立以來,知行科技已進行過9輪融資,數十家機構投資,融資價格也從0.7元/股一路飆升至16.2元/股,足以見得資本對自動駕駛的追捧。
??2017年理想汽車參與知行科技Pre-A輪融資,拉開知行科技的資本之路。彼時,理想汽車還未量產,知行科技的核心業務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也還在研發中。2020年7月,理想汽車再度參與了知行科技B1輪融資,這時的理想汽車已經完成量產,但知行科技的營業收入依然依賴向第三方銷售PCBA產品。
??知行科技核心業務暫未成型,但資本已經入場造富。理想汽車之外,知行科技的外部投資者還包括有明勢資本、招商啟航、HL Klemove、雅楓投資、德載厚資本、中國國有企業混改基金、華強創投、中銀粵財、德威資本、中天佳創、建銀國際、元禾原點等數十家機構。豪華的資本陣容一度讓知行科技融資拿到“手軟”。2020年-2022年年,知行科技融資活動所得現金凈額分別為7082.8萬元、3.35億元、3.56億元。
??2022年7月-9月完成C3輪融資后,知行科技整體估值達到33億元。6年時間完成了資產大飛躍。其流動資產凈值從2021年末的2.90億元增至2022年末的5.83億元,主要原因是C輪融資獲得的款項使得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3.34億元。
??豪華的融資團隊,讓知行科技的股權分散在30多位股東手中。IPO前,宋陽直接持股23.9%,并通過員工持股平臺藍馳和紫馳控制13.7%股權;通過中間持股平臺紅馳和綠馳控制2.3%股權,合計可行使知行科技39.9%表決權。執行董事兼副總裁李雙江持股7%,監事會主席、監事羅紅持股為1.4%。執行董事兼首席技術官盧玉坤則作為有限合伙人,擁有藍馳平臺37.1%股份。
??外部股東中,國資中國誠通控制的混合改革基金為知行科技第三大股東,持股9%;國資管理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為第四大股東,持股7.6%;韓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HL Mando通過漢拿科銳動蘇州持股7.5%;明勢資本通過自知一號持股6%;理想汽車通過北京車和家持股4.5%;其余還有20多位股東持股都在3%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除初始股東之外,自知一號和北京車和家是唯二兩家連續參投知行科技九輪融資的外部機構。
二、收入結構生變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貢獻94.3%營收
??依靠資本輸血,知行科技放手加入自動駕駛的混戰之中。但實際上,一直到2021年下半年,知行科技的自動駕駛業務才逐漸走上正軌,當然其自動駕駛同樣是停留在宣傳上打擦邊球。
??根據根據《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推薦標準(GB/T40429-2021),駕駛自動化系統被劃分為 6個等級:0級(應急輔助)、1級(部分駕駛輔助)、2級(組合駕駛輔助) 、3 (有條件自動駕駛) 、4 級(高度自動駕駛) 、5 級(完全自動駕駛)。6個等級也對應著6個不同的標準。
??只有L4級別的駕駛,車主才可以不需要操控方向盤,完全進入自動駕駛。而知行科技著重點在L2級自動駕駛領域,盡管在L4級別有所布局,但如果不能推出L4級別的解決方案,就算完成上市,也只能被稱為智能駕駛概念股。
??反觀市場這些年,自動駕駛的發展路徑非常清晰,但推進節奏卻很緩慢,車企對于自動駕駛的嘗試更多是依托于高級輔助駕駛的方式。目前市面上蔚小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水平都停留在L2級別。
??知行科技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解決方案,一類是智能前視攝像頭產品,即iFC系列產品。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是L2級至L5級自動駕駛的任務關鍵組件,作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大腦,融合并處理來自汽車傳感器的數據,以作出自動駕駛決策并觸發車輛中的執行器。
??2020年- 2022年,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分別實現0元、8601萬元、12.50億元的銷售收入,占當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48.2%、94.3%。截至目前,知行科技共交付超過10萬臺域控制器,市占率26.2%,是中國第二大第三方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
??iFC系列則被視為L2級自動駕駛的經濟型解決方案,包括舒適功能及安全輔助功能。根據知行科技的計劃,預計在2023年7月前新增一條年產能超過100萬臺的iFC產品自動組裝線。
??目前,知行科技收入絕大部分來自向OEM銷售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報告期內產生收入分別為44萬元、8615.4萬元、12.53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0.9%、48.3%、94.5%。其OEM客戶包括吉利汽車、上汽通用五菱、長城汽車、奇瑞汽車、東風汽車及極星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領域,OEM自研的市場占比達67.2%,如果加上OEM后,知行科技的市占率將降到8.6%。這意味著,作為供應鏈企業的知行科技,生存空間被OEM擠壓,話語權將被進一步剝奪。
??目前,知行科技收入主要來自銷售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提供自動駕駛相關研發服務以及銷售PCBA產品。2020年-2022年,知行科技分別實現營收4765.5萬元、1.78億元、13.26億元,復合年化增長率為427.2%。業績大增主要得益于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在2021年實現銷售并帶來巨額收入。
??而在2020年貢獻了近90%營收的PCBA產品,現并非知行科技核心業務,報告期內PCBA產品收入占比已從2020年的89%下降至2022年的2.6%?!?/p>
三、大客戶依賴癥嚴重
96%營收來自吉利汽車
??知行科技有兩條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線,一條是與Mobileye合作開發的SuperVision,知識產權屬于Mobileye;另一條是自主研發的iDC系列,包括iDC Mid及iDC High。知行科技提到2021年10月開始量產的SuperVision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定位為高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SuperVision配備11個攝像頭,裝備兩個Mobileye的EyeQ?5H系統級芯片(SoC),可以覆蓋其界定的ODD中的駕駛場景,滿足OEM客戶對高端智能車型的需求,吉利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之一極氪,極氪001和極氪009車型采用的都是SuperVision方案。換言之,極氪001和009的銷量將直接影響知行科技的收入。
??2021年和2022年,吉利分別為知行科技貢獻0.95億元、12.78億元收入,占總收入的53%、96.4%,吉利在近兩年已經成為知行科技最大客戶。
??但知行科技搭上吉利,或與“朋友”牽線有關。樂居財經《預審IPO》通過梳理發現,Mobileye是在2018年與吉利達成了合作,吉利成為Mobileye在國內的主要客戶;知行科技也是2018年開始與Mobileye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出高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SuperVision。2021年和2022年,Mobileye還是知行科技最大供應商。
??知行科技與吉利達成的初步合作是在2020年10月,共同研發L2++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在招股書中,知行科技也坦言,因與Mobileye的合作,得以向吉利集團的極氪001車型提供SuperVision;因與Mobileye的合作,知行科技正在擴大與吉利集團的合作。吉利集團的另外兩個品牌,預計將于2023年開始在全球推出搭載Mobileye SuperVision的電動車型。
??靠著供應商的關系,拿到大客戶的業務,這也讓人疑惑,一旦脫離巨頭扶持,知行科技是否還有獨立行走的能力。
??在與巨頭合作的同時,知行科技也自主研發有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iDC系列,其中2023年1月開始量產的iDC Mid,已經應用于奇瑞星途攬月、東風風行M6車型,截止2022年底,知行科技iDC Mid擁有3家OEM客戶。
??iDC Mid是針對中高端汽車市場的高性價比解決方案,知行科技表示預計2024年開始量產為中高端車輛設計的iDC Mid升級版iDC High,會否有OEM客戶為此買單,目前還是一個問號。
四、7成采購來自同一供應商
毛利率“腰斬”
??雖然通過銷售SuperVision產品知行科技迅速提升了業績,但由于SuperVision毛利率相較其他業務分部較低,同時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解決方案的銷售占收入的比例有所上升,所以營收增加的同時,知行科技的毛利率從2021年的20.6%降到了2022年的8.3%,同比下降了12.3個百分點。
??對于知行科技而言,未來一段時間其收入來源依然需要依靠SuperVision,與Mobileye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穩定吉利這個大客戶,同時為了滿足吉利的需求,知行科技也向Mobileye采購大量的SoC等組件。
??另一方面,市場上自動駕駛SoC供應商數量有限,本身行業高度集中,知行科技的SoC對Mobileye也有所依賴。
??就其核心產品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成本而言,軟件占比約20%至40%,硬件包括SoC、微處理器、PCB、電阻器、電容器及結構部件占比約60%至80%。其中,SoC對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性能影響最大,SoC成本占比約20%至40%。
??報告期內,知行科技向Mobileye采購有用于SuperVision解決方案的ADCU,以及用于iFC產品的EyeQ?系列SoC,2020年-2022年,知行科技對Mobileye的采購額分別為570萬元、7840萬元、9.22億元,占同期總采購額的13.6%、54.6%及69.2%。2021年和2022年,占采購額的比例較大。
??對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都有所依賴,作為產業鏈中游企業的知行科技話語權比較受限,報告期內,知行科技虧損分別為5382萬元、4.64億元、3.42億元,三年累虧8.6億元。調整后凈虧損為3566.9萬元、3412.9萬元、1687.4萬元,2022年經調凈虧損已經大幅收窄。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程孟瑤
相關標簽:
穿透IPO重要提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方式:400-606-6969或ljcj@leju.com。
本輪融資將用于優化供應鏈、推進量產進程、核心技術產品研發,以及建設自動駕駛團隊。
一家生物制藥公司,致力于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同類首創/同類最佳的生物制劑,通過直接調節先天和適應性免疫系統來調節免疫微環境。
一家生物制藥公司,致力于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同類首創/同類最佳的生物制劑,通過直接調節先天和適應性免疫系統來調節免疫微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