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研究院 孫肅博
??4月19日,大連匯隆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于北交所遞交招股書(注冊稿),對柴油發動機、船舶工業、鐵路機車、天然氣壓縮機行業的市場規模進行了綜合分析。
??2022年我國內燃機行業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47%
??從集中度角度來看,全球柴油發動機市場集中度適中,并且該市場目前處于增長階段。根據IMARC(theInternationalMarketAnalysisResearchandConsultingGroup)的數據,2021年全球柴油機市場規模為2,124億美元,該機構預測2027年全球柴油機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663億美元。
??我國柴油機行業在經歷了2014-2016年的銷量快速下滑后,2017-2019年我國柴油機銷量較為平穩,基本維持在500-600萬臺之間。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柴油機總銷量為610.84萬臺(其中乘用車用23.83萬臺,商用車用296.75萬臺,工程機械用104.81萬臺,農機用146.48萬臺,船用4.02萬臺,發電用31.75萬臺,通用3.19萬臺)。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2022年全年我國內燃機行業進出口總額300.86億美元,同比下降2.47%,其中進口88.03億美元,出口212.84億美元。在進口金額中,其他整機、內燃機零部件增長,汽油機、柴油機下降,發電機組增長;在出口金額中,除汽油機外,各類產品同比均為增長,其中柴油機、發電機組、其他整機、內燃機零部件保持較快的出口增速。
??2022年我國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4.6%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14年以來,我國造船完工量呈現震蕩走勢,基本維持在3,000-4,500萬載重噸之間。2020年,全國造船完工量為3,8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9%,2021年,全國造船完工3,97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0%,2022年,全國造船完工3,78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6%。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22年1-12月,我國造船完工量3,78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6%,其中,海船為1,295萬修正總噸;新接訂單量4,55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2.1%,其中,海船為2,133萬修正總噸。截至2022年12月底,手持訂單量10,55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2%,其中,海船為4,530萬修正總噸,出口船舶占總量的90.2%。2022年,我國造船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地位進一步穩固。2022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7.3%、55.2%和49.0%,較2021年分別增長0.1、1.4和1.4個百分點,以修正總噸計占43.5%、49.8%和42.8%,同樣保持全球領先。
??2021年,我國船舶工業抓住全球市場回暖的有利時機,克服鋼板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造船三大指標大幅增長,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全球領先。2022年,我國船舶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向好,造船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高端裝備取得新突破,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海洋工程裝備去庫存成效顯著,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
??2021年全國鐵路機車產量1105輛,產量恢復增長
??近年來,中國鐵路車輛(含鐵路機車、客車、貨車)擁有量保持持續增長趨勢,其中鐵路機車保有量基本保持穩定。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披露的統計公報,2021年,全國鐵路機車擁有量為2.17萬臺。其中,內燃機車0.78萬臺,占35.9%;電力機車1.39萬臺,占64.1%。全國鐵路客車擁有量為7.8萬輛,其中,動車組4,153標準組、33,221輛。全國鐵路貨車擁有量為96.6萬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近年來全國鐵路機車產量穩定在1,000臺以上。2021年全國鐵路機車產量為1,105輛,產量恢復增長。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21年全國鐵路機車產量排名分別是遼寧省、陜西省、湖南省、四川省、江蘇省、山西省、湖北省。其中,遼寧省排名第一位,2021年產量為326輛,位居全國榜首。2021年鐵路機車產量超100輛有四個省市,分別是遼寧省、陜西省、湖南省、四川省。
??近年來,我國鐵路內燃機車擁有量在經歷多年下滑趨勢后,目前已基本保持穩定狀態,連續四年維持在8,000臺左右的水平。
??202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規模將達4300-4500億立方米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統計數據,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逐年遞增,2013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為1,676億立方米,2021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726億立方米,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50%。天然氣作為最清潔低碳的化石能源,未來將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我國積極推動天然氣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合理引導和市場建設,國家能源局預計202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規模將達到4,300-4,500億立方米,2030年將達到5,500-6,000億立方米。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孫肅博
相關標簽:
IPO研究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