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魏薇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3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8.4萬輛和245.1萬輛,環比分別增長27.2%和24%,同比分別增長15.3%和9.7%。
??汽車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汽配企業的上市熱潮。在本周(4.17-4.21),包括蔚來、小鵬汽車的一級供應商福爾達、提供機動車輛主動安全系統解決方案的元豐電控、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企業華一股份等企業沖刺IPO。2023年4月21日,汽車測試試驗設備研發生產商博科測試將首發上會。
??在此次IPO前,博科測試曾于2016年8月在新三板掛牌;后于2017年11月同長城證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2018年5月,博科測試終止掛牌新三板。2022年4月21日,博科測試在創業板遞交招股書,又于當年9月、10月先后兩次更新招股書。
??博科測試本次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1472.4306萬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占公司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擬募集資金7.5億元,分別用于高端檢測設備生產項目、北京總部生產基地升級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20年-2022年,博科測試現金分紅分別為1484.21萬元、2968.42萬元和3092.10萬元,加上2019年現金分紅2968.42萬元,四年的時間,現金分紅總計1.0513億元。
??一、一致行動協議有效性存疑
??博科測試成立于2006年,前稱為北京寶克測試系統有限公司,是一家通過采用現代測試與試驗技術來提供智能測試綜合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主營業務為伺服液壓測試設備和汽車測試試驗設備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系統集成等綜合服務。
??當時,創始人安超、李景列、張延伸分別以現金出資98萬元、64萬元、38萬元,股權比例分別為49%、32%、19%。
??2015年,股東張云蘭(安超的岳母)、李景列、張延伸、仝雷、郭明謙作為發起人,將博科測試整體變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變更后,博科測試的第一大股東為張云蘭,持股33.7%,為實際控制人。第二至第五大股東分別為李景列、張延伸、仝雷(張云蘭與仝占民之子)、郭明謙,四人分別持股28.5%、24.2%、6.8%、6.8%。
??2017年,張云蘭病逝,其股權由丈夫仝占民繼承。此后,博科測試形成了仝占民、李景列、張延伸、仝雷四人共同認定為實際控制人的局面。
??但直到2021年10月18日,也就是IPO申報受理前不久,四人才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
??在第一輪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博科測試說明,通過事后簽訂《一致行動協議》追認共同實際控制人各方自2017年11月起保持一致行動關系的有效性及其依據。
??2023年2月8日,博科測試的審核狀態更新為“中止”,原因系“發行人調整內部治理結構,發行人及保薦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核?!?/p>
??期間,仝占民于2023年1月去世,其持有的1128萬股股份由其子女繼承,仝雷繼承789.6萬股、TONGLI(仝莉)繼承225.6萬股、TONG YAN(仝焱)繼承112.8萬股。
??二、一年多時間估值翻倍
??2021年6月,博科測試增加注冊資本并引入新股東中證投資。而博科測試本次申報的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中證投資為中信證券的全資子公司。
??中證投資以貨幣資金5000萬元認購博科測試新增的注冊資本176.6917萬元,占博科測試增資擴股后注冊資本的4.00%,其余4823.3083萬元計入博科測試資本公積,每股對價為28.3元。以此計算,5000萬元入股4%,對應公司估值是12.5億元。
??此次擬IPO發行股數占發行后總股本25%、擬募資7.5億元,以此計算,IPO發行總市值為30億元。
??也就是說,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博科測試的估值翻了一番。
??截至最新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博科測試無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李景列、張延伸、仝雷,三人合計能夠控制公司3763.20萬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85.19%。
??具體來看,持股超過5%的股東共有6名,仝雷直接持有1016.9萬股、占比23.02%,李景列持有953.6萬股、占比21.59%,張延伸持有894.4萬股、占比20.25%;郭明謙持有227.2萬股,占比5.14%,TONGLI(仝莉)持有225.6萬股、占比5.11%;員工持股平臺博科景盛(普通合伙人和執行事務合伙人為李景列、張延伸)持有559.9萬股,占比12.68%。
??職務方面,李景列為博科測試董事長,張延伸、仝雷均為董事。
??三、毛利率下降,研發費用率低于同行
??2020-2022年,博科測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71億元、4.05億元和4.59億元,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363.25萬元、8223.11萬元和9763.24萬元。
??從收入結構來看,其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伺服液壓測試系統解決方案及汽車測試試驗系統解決方案業務,報告期內合計收入金額達到 35774.00 萬元、39077.90 萬元及 45115.81 萬元,收入占比分別為 96.54%、96.37%及 98.34%。
??另外,博科測試還通過代理寶克公司等在中國境內的銷售業務收取服務費,報告期內收入金額分別為1283.26萬元、1471.87萬元及760.73萬元,收入占比分別為3.46%、3.63%及1.66%。
??其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8.07%、46.71%及44.84%,呈現小幅下降趨勢。博科測試表示,毛利率水平受市場需求及競爭情況、上游原材料的價格變動、下游客戶的價格壓力、公司核心技術優勢和持續創新能力及人力資源成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其中,伺服液壓測試系統解決方案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5.6%、52.36%及45.8%,下滑明顯。
??作為技術密集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能反映企業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競爭力與核心優勢。
??2020年-2022年,博科測試研發費用分別為2199.29萬元、2469.28萬元及2819.07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93%、6.09%及6.14%。
??相比于可比同類型公司,博科測試的研發費用率相對較低。在2020年度和2021年度,聯測科技、華依科技、蘇試試驗三家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平均值為7.37%和7.42%。
??四、客戶與供應商重疊
??博科測試是寶克公司在中國境內的獨家代理,但寶克公司身兼博科測試前五大客戶、前五大供應商多重身份,是核心產品重要零部件的供應商。
??值得注意的是,前實控人仝占民之女TONGLI(仝莉)的配偶安超在寶克公司擔任高管,并在中國寶克、無錫寶克擔任董事,任職時間為1994年9月-2022年4月?;趯嵸|重于形式的原則,寶克公司被認定為博科測試的關聯方,以上交易也被認定為關聯交易。
??另外,博科測試的前高管吳彤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歷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董事等職務,其2020年1月離職后至今,在寶克中國及寶克無錫擔任總經理職務。其配偶鄧夢怡代吳彤接受博科測試股權激勵,目前直接持有博科測試1.13%的股份,同時為博科景盛的有限合伙人,間接持有公司1.13%的股份。
??博科的業績離不開寶克公司的貢獻。2020-2022年,博科測試向寶克公司銷售商品及提供服務的交易額分別為4152.32萬元、4976.80萬元和2766.90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1.21%、12.27%及6.03%。同時,報告期內各期采購總額分別為824.85萬元、2989.28萬元及5252.59萬元,占當期采購總額比例分別為5.98%、17.14%及15.76%。
??此外,博科測試采購寶克公司設備后集成自主設備及服務對外銷售形成的收入占比分別為17.76%、14.47%及21.35%。
??在前述最嚴格口徑(即包括博科測試直接向寶克公司銷售設備或提供服務形成的收入,也包括博科測試采購寶克公司設備后集成自主設備及服務向第三方銷售形成的全部收入)下,博科測試與寶克公司有關的收入合計占比分別為28.96%、26.74%及27.38%。
??博科測試表示,若寶克公司與公司業務關系發生不利變化,例如代理協議終止、因國家間貿易爭端進一步蔓延等因素導致無法及時供貨或供貨價格發生重要調整等情形,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除寶克公司外,博科測試還有其他個別企業存在客戶與供應商重疊的情形。報告期內各期,博科與重疊客商報告期內發生的采購總額分別為210.06萬元、320.54萬元及381.42萬元,占當期采購總額比例分別為1.52%、1.84%及1.14%,銷售總額分別為261.72萬元、652.99萬元及704.95萬元,占當期收入比例分別為0.71%、1.61%及1.54%,采購及銷售交易規模及占比均較小。
??五、應收賬款持續走高
??博科測試的產品從生產到驗收整體周期較長,且受不同項目規模大小、技術復雜程度、客戶現場安裝環境、客戶驗收條件等因素影響,執行周期存在較大差異。
??通常從簽訂合同到設計確認需要1-6個月時間,產品陸續出庫需2-9個月時間,現場安裝需1-6個月時間,現場安裝后經試運行達到客戶終驗收標準需1-9個月時間。
??若客戶不能及時履行設備驗收程序,不僅影響收入確認,還將增加存貨占款和延長公司貨款回收周期,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的流動性風險。
??截至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博科測試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6160.79 萬元、9264.23 萬元、9801.01 萬元,壞賬準備分別為1825.41 萬元、2157.50 萬元、2246.09 萬元,呈逐漸上升趨勢,而壞賬也會對利潤造成侵蝕。
??各期末,博科測試對應的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余額分別為7915.92萬元、11015.45萬元及10860.21萬元。博科測試稱,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未來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的規模將會進一步上升。
??另外,由于博科測試生產模式的特殊性,其在客戶現場安裝、調試階段的存貨金額較大。報告期各期末,分別為1.91億元、1.59億元及2.50億元,占存貨余額的比重分別為67.24%、60.16%和68.11%。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魏薇
相關標簽:
預審IPO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