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智力量打造硬核實力,中國聯塑推動產業升級變革

原創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樂居財經 魏薇 6.1w閱讀 2023-05-08 15:17

??文/樂居財經  魏薇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的基石。2015年,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規劃,對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中國制造業全球競爭力進行了全面部署。而智能制造是制造強國建設主攻方向,也是制造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路徑。

??前不久,工信部正式印發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規劃》明確“到2025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

??對管道產業來說,數字化也是必然趨勢。作為管道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聯塑早在2010年就開始進行大量研發性的技術探索和嘗試,尤其在底層硬件控制、互聯互通改造等方面,長期進行極大的人才和資金投入,不斷探索數字化智能化工廠的發展。

??《中國制造2025》戰略出臺后,中國聯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面開展自動化及智能化生產。2020年至今,中國聯塑持續加大智能制造投入,為管材制造注入智能“思維”,打造可持續競爭優勢,使其產業升級跑得更快、更穩、更好。

??在借助“智慧”力量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中國聯塑也為制造強國貢獻了一份力量。

??超級工廠引領產能升級

??在傳統管理模式中,傳統的生產,每個生產環節都需要配備人員站崗工作,一個工種往往需要多個人員分工協作,人均產值相對較低,個人認知的差別、能力的差異等人為因素差異造成的結果便是效率低下。

??但在聯塑的智能工廠,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的“雙管齊下”,無人車間能夠實現24小時不停歇運轉。

??從投料混料到管材管件產品生產、包裝、入庫均已實現智能化。在生產過程中,每隔幾秒就收集一次數據,通過數據,分析生產流程狀況。產品在生產中發生故障時,機器能快速地發出警信號,通知技術人員第一時間解決故障,確保了自動化生產線的產品合格率,綜合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產能、品質、管控、資源協調等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據了解,自2018年采用了智能化系統之后,聯塑PE電熱熔管件產品的綜合合格率由70%多提升至97%以上,產能也提升至1.5倍以上。

??據中國聯塑年報,其塑料管道系統生產的年度設計產能由2021年末的320萬噸擴至2022年末的326萬噸,年內實際產能使用率約74.4%。

??身為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發展的“模范生”,中國聯塑逐步擴大打造“物聯網、智能制造和自動化生產”為一體的智能工廠。截至目前,中國聯塑已在全國23個生產基地聯網升級打造智能工廠,在海內外建立了30余個先進的生產基地。

??在拓展方面,中國聯塑貫徹執行“以點帶面”的方針,先通過在一類設備、一類車間、一類工廠打造數字化轉型試點后,隨后再將其推廣向全集團。

??2021年,佛山市工信局公布了2021年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名單,中國聯塑更是獲評為一級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智能制造實力獲高度認可。

??數智化賦能全產業鏈

??中國聯塑的"智造發展"不僅體現在打造智能工廠,其也將智能化落實到了產品服務,甚至是整個產業鏈,旨在打造智能化生態圈。

??對上游的供應鏈、下游的經銷商,中國聯塑都提前做了數字化建設。隨后再對生產制造、物流、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建設。

??管道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地下管網更是城市建筑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地下管網的管理與信息化建設是城市建設發展的保障。

??中國聯塑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多種先進的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管網,在管道和管件中加入智能芯片,進行地下管線探測、標識、感知、資源整合,并且通過數據分析,獲取日常運營中的關鍵數據,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管道的可視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避免地下管網破損、堵塞、塌陷等隱患問題發生,也為管網提標改造方案提供了準確的數據依據。

??目前,中國聯塑“管道+全產業鏈”的經營模式已經初見成效。在智能制造的大浪潮中,中國聯塑已率先完成"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成為塑料管道行業的智能轉型標桿。

??未來,中國聯塑在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將持續向智能化、數字化縱深發展,賦能廣大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為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在國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之下,中國聯塑有望迎來新一輪的發展。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魏薇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

網友評論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