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正在抽離地產

原創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樂居財經 許淑敏 15.8w閱讀 2023-06-02 16:09

??文/樂居財經  許淑敏

??信托公司們,正想盡辦法,處理地產風險資產。

??金谷信托,提前出手對萬柳書院的債權資產;中信信托,則將世茂“第一高樓”項目,掛網拍賣;而廈門國際信托,干脆拿走了與正榮合作項目的公章,擔心出險企業影響項目預售……

??另一邊,頻頻踩雷地產的新華信托宣告破產,引發了業內一片嘩然。

??這是繼2001年信托法頒布以來首家破產的信托公司,代表的警示意義非同一般。而新華信托破產后,持牌信托機構數量已減至67家。

??近兩年以來,信托行業經歷新一輪的洗牌與重整,“兩壓一降”、資管新規等多項政策落地,再加上地產行業陷入流動性風險,對于信托公司融資類業務造成一定打擊,不少信托公司開始暴露風險問題。

??新時代信托是與新華信托一起被接管,如今發展未明朗,而連續虧損多年的安信信托,面臨著退市和重組的現狀,四川信托風險暴露已有三年,化解方案遲遲未出。

??種種壓力疊加,多數信托公司盈利也因此承壓。傳統信托業務近年來不斷被壓降,而該業務正是信托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

??但當下,新舊業務動能轉換仍在探索,新利潤支柱的培育尚需時間,信托公司轉型壓力和經營壓力倍增。

??盡管去年底以來,關于“地產金融三支箭”、樓市利好政策等陸續出臺,但對于地產存量信托業務風險仍存。

??正如有信托公司在年報中所言,歷史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仍需時間出清,信托行業仍將面臨較大資產質量壓力。

??壓降地產業務

??上趟樓的功夫,正榮一個裝有合作項目公章、銀行賬戶、證照等重要物品的保險柜,就不翼而飛了。

??而悄然帶走保險柜的,是該合作項目的第三股東廈門國際信托,據說是因為正榮和中梁這兩個股東均已出險,廈門國際信托認為開盤會影響項目銷售去化,希望引進建發作為代建方操盤,所以去年到現在一直不同意用印辦理預售。

??金谷信托則想盡早拋掉,手上的地產債權資產。此前,它將價值46.95億元的北京頂豪萬柳書院75套房產,掛在了拍賣網上,試圖提前收回資金。

??信托公司們,正在減少與地產行業的交集。

??信托公司業績下滑,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傳統信托業務,包括地產信托業務在內近年來不斷被壓降,而這些業務正是信托公司收入的重要來源。

??資管新規之下,雖未嚴禁信托融資功能,但從操作上看,融資類業務面臨著更加嚴格的約束和監管。

??去年,已有不少信托公司收到監管窗口指導,要求以銀行信貸資產作為底層資產的財產權信托,按照金融同業通道業務逐步壓降清理。

??相關數據顯示,融資類業務規模自2020年2季度以后持續下降,2022年3季度末為 3.08 萬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0.31%,環比下降2.80%,占比僅為14.59%。

??要知道,信托公司更擅長于做通道、信托貸款等業務,尤其依賴地產和城投等領域。如今地產風險暴露,加上信托行業繼續實行“兩壓一降”——壓降通道類業務、融資類業務和房地產業務,因此傳統業務發展空間壓縮。

??尤其是地產業務壓降不少。以20家典型信托公司為例,信托公司投向房地產的信托資產呈下降趨勢。

??這20家信托公司,于2022年,投向房地產信托資產從4.86億元到1243.6億元不等,占信托資產比例范圍為0.06%至26.77%;對比2021年,投向房地產信托資產范圍10.89億元到1600.85億元不等,占信托資產比例范圍為0.16%至29.66%。

??據樂居財經《進深》統計,去年20家信托公司投向房地產的信托資產,為6489億元,相比2021年的10131億,降低了35.9%。

??比如中信信托,2022年投向房地產信托資產為1243.61億元,占比8.07%,而上年度房地產信托資產為1600.85億元,占比16.36%,比例幾乎減半。

??近來,中信信托申請拍賣了世茂的深港國際中心,該項目被稱為“國內第一高樓”。

??根據拍賣公告,世茂已經利用“第一高樓”項目融資92.7億元,包括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和100%股權質押。

??早在2022年初,中信信托借給世茂的這筆融資款,就發生逾期兌付,當時市場便傳出消息,世茂集團報價151億出售深港國際中心項目。

??如今,中信信托和世茂的展期不僅沒有談妥,還要將深港國際中心折價拍賣回血,起拍價130億,比世茂此前的報價151億還低。這說明中信信托急于擺脫風險。

??盡管英大信托2021年已壓降房地產信托業務占比至0.16%,但2022年,其仍繼續壓降房地產信托業務占比至0.06%。

??也不難理解,受到宏觀調控影響,地產行業進入陣痛期,房企出現不同程度的流動性風險,傳導至信托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壓降地產業務已然迫在眉睫。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產的資金信托規模為1.28萬億元,同比下降0.67萬億元,降幅34.2%。

??興業信托提到,近三年來大力壓降涉眾房地產業務規模,涉眾房地產業務規模降幅達到72%。

??期內,其與中信銀行、中信城開協同實施了深圳佳兆業項目紓困方案,攜手華融公司設立融創上海董家渡項目紓困財產權信托,實施恒大廣州球場項目債務重組方案,均在為地產項目化解風險。

??重慶信托也特別提及,信托公司合作對手多為民營房企,風險敞口較大,由此造成了較大的兌付壓力和輿情壓力。

??去年,重慶信托便涉及不少關于房企的訴訟。年報顯示,其未結案件1件,涉案本金金額10億元的合同糾紛案,與恒大園林、恒大地產相關;新辦訴訟案件1件,與廈門萬廈天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的合同糾紛案,涉案本金29.9943億元。

??此外,其涉及的新辦執行案件也不少,申請執行的對象多為寶能、恒大等出險房企。

??中融信托則是因為個別信托計劃投向“四證不全”房地產項目,被罰款20萬元。

??而光大信托則于近段時間,深圳區域多人被帶走調查,案件涉及與多家房企合作的深圳舊改項目。根據報道稱,深圳幾個項目爆雷出現大規模逾期,調查發現資金出借過程中存在行賄受賄行為。其參與的深圳舊改項目,包括與恒大等幾家房企合作的項目。

??更有說法稱,光大信托2022年投向房地產信托資產達698.9億元,占總信托資產7.35%,大筆投向地產的資金或難以收回甚至出現逾期。

??近期,“中航信托·天垣20A045號房地產開發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也出現違約問題。該信托產品涉及的福州“大東海世茂”項目已經出現問題。

??據稱,這或與中航信托項目合作方世茂涉嫌通過偽造盜用公章有關,其私自將原本應分配至福州葦渡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共管賬戶的億元資金“截胡”。

??訴訟事件、被調查事件、“蘿卜章”事件,大多數都是與地產項目牽連。

??僅三成信托利潤增長

??2022 年,為資管新規實施的第一年。統一監管框架之下,信托政策紅利正式終結。

??報告期內,監管機構將信托業務分為新的三大類,即:資產管理信托、資產服務信托、公益慈善信托,引導信托行業轉型。

??而此前各家信托公司資源各有差異、業務組合不同,如今統一以此分類,對于信托公司的投資能力、受托能力都帶來了較大考驗。

??部分信托公司在年報中強調,新舊業務動能轉換仍在探索,新盈利模式的塑造、新利潤支柱的培育尚需時間,信托公司轉型壓力和經營壓力增大。

??因此,去年絕大多數信托公司業績承壓明顯。數據顯示,已披露2022年報的60家信托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84.17億元,同比下降15.6%,累計實現凈利潤416.19億元,同比下降22.2%。

??其中,超七成信托公司營收下降。另外,僅三成左右的信托公司實現凈利潤正增長,主要原因在于信托手續費下滑、投資收益縮水等方面。

??樂居財經選取信托行業營收TOP20的公司進行分析,發現頭部信托公司盈利情況亦不樂觀。

??20家信托公司當中,營收規模差異較大,排名第一的平安信托去年營收高達194.48億元,而排名最后的交銀信托,去年營收僅19.49億元,業績有所分化。

??至于增長方面,20家信托公司當中,營收負增長的信托公司達到16家,僅有建信信托、國投信托、華鑫信托、英大信托保持正向增長;凈利潤負增長的信托公司達到14家,其中,重慶信托、興業信托、中航信托等同比降低均超50%。

??像是興業信托,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9億元,同比下降10.52%,凈利潤2.59億元,同比下降72.29%,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的下滑。期內,興業信托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2.17億元,同比下滑了24.61%。

??中航信托也同樣,于2022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29.1億元,同比下跌26%。期內,其實現營業總收入29.69億元,同比減少25.96%;凈利潤8.18億元,同比減少51.28%。

??而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的信托公司僅有建信信托、英大信托。

??不過,建信信托盈利漲幅有明顯下降的趨勢。2022年,建信信托營收108.38億元,同比增長11.87%,凈利潤24.89億元,同比增長2.55%。但對比2021年,其營收漲幅為27.68%,凈利漲幅為32.97%。

??眼下,建信信托仍在尋找業務加成。前不久,市場消息顯示,萬科旗下萬緯物流,聯手建信信托及信建贏石,并購上海、寧波兩處核心型物流資產。

??從營收結構看,去年建信信托雖然投資收益、利息收入分別同比上漲6.35%、14.10%,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下降5.48%至39.24億元。

??對于信托公司最為直觀的影響,還是在于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畢竟信托大部分營收來源于管理受托資產,該部分收入便是計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

??信托資產超20萬億

??盡管去年底以來,關于“地產金融三支箭”、樓市利好政策等陸續出臺,但對于地產存量信托業務風險仍存。

??正如建信信托在年報中所言,歷史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仍需時間出清,信托行業仍將面臨較大資產質量壓力。

??目前,信托公司總資產排名首位的為平安信托,資產規模3105.2億元。資產質量方面,按信用風險五級分類,平安信托期末不良資產較期初增加6.94億元,不良率升至2.75%。

??而從信托資產觀察,去年信托公司的信托資產具有回升跡象。2022年,60家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20.30萬億元,同比增長5.14%,重回20萬億門檻。

??不過,從頭部信托公司信托資產增減情況來看,超過一半的信托公司信托資產有所收縮,包括建信信托、廣大信托、外貿信托、華能信托、中融信托、五礦信托等等,尤其是興業信托,信托資產同比減少35.69%至1854億元。

??也有部分信托公司信托資產增長向好,中信信托的信托資產從2021年的9797億元增長57.43%至1.54萬億元,華鑫信托的信托資產則同比增長62.17%至3975億元,國投信托的信托資產也達到2986億元,同比上漲86.62%。

??多數信托公司正在調整業務結構。除了壓降與地方城投平臺和房企相關的信托資產規模以外,也開始投向投向證券市場領域、創業業務領域諸如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

??數據披露,截2022年3 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托規模為4.18萬億元,同比增長 36.80%;投向金融機構的資金信托規模2萬億元,同比增長5.32%。

??像是中信信托,2022年,投向證券市場領域的信托資產規模,則增加32.90%至1552.93億元,另外,投向創新業務方面,包括家族信托、保險金信托和慈善信托受托資產規模超過 630 億元。

??信托公司面臨的,不僅僅只有來自融資類業務、債券投資類業務的信用風險,還有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其他風險等。

??資本充足率(凈資本/各項業務風險資本之和)是衡量信托公司業務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為監管部門關注的指標。該項指標,能反映信托公司內部的風險管理能力和財務狀況。

??一般來說,資本充足率越高,風險控制能力越好。

??以20家典型信托公司為例,資本充足率最高的是英大信托,高達415.89%,另外華寶信托、平安信托、興業信托、華能信托、重慶信托等資產充足率均超300%。

??而資本充足率最低的為光大信托,僅為138.4%,但也符合大于等于100%的監管標準??梢钥吹?,光大信托凈資產為165.97億元,凈資本133.52億元,符合大于等于2億元的監管標準,凈資本/凈資產為80.45%,符合大于等于40%的監管標準。

??盡管光大信托各項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但資本充足率較低,且較為接近監管最低標準,意味著未來風險控制能力較弱,仍需多加警醒。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許淑敏

相關標簽:

進深News 進深

重要提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方式:400-606-6969或ljcj@leju.com。

網友評論

相關推薦

東方雨虹上坡,李衛國三年恢復元氣難題

東方雨虹“上坡加速”沖規模,難度不小。

原創 樂居財經 07-20

罰單飛向房企

因信披問題,不少地產商被追溯調查。

原創 樂居財經 07-19

“兩萬”之爭,王健林找了劉紀鵬調停

萬達被凍結19.8億股權,劉紀鵬出面調停。

原創 樂居財經 07-18

誰主土拍?

搶占大城市,國央地產商拿地兇猛。

原創 樂居財經 07-17

地產法拍涼涼

年內43項資產經歷流拍,出手接盤者多為國資。

原創 樂居財經 07-14

最新文章推薦

海宏液壓IPO:應收賬款攀升,經營現金流“腰斬”

海宏液壓主要從事液壓閥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飛仕得預計發行后公司估值達18.18億元,超過對賭協議“紅線”

飛仕得在引入云揚投資、杭州浩歌時,施貽蒙、徐曉彬、李軍等人曾與之簽訂過對賭協議。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昆侖新材IPO:寧德時代銷售額占比超五成,“關系戶”拖累毛利率

2020年-2022年,昆侖新材實現營收分別為1.92億元、11.84億元、21.14億元。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海宏液壓沖A背后:分掉兩年凈利,卻要募資補流

報告期內,海宏液壓僅有過2次增資和1次股權轉讓,因此公司估值增長并不快。

原創 樂居財經 剛剛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